阿波罗17号宇航员合影 |
宇航员进行最后一次月球表面行走 |
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
西方媒体诬蔑称我国封锁消息
从事科技报道多年的新华社编辑澄清
美国登月球俩“参考”全程追踪
从人类有历史记载以来,“阿波罗11号”登月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科技盛事。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特殊时期,国内媒体对此事报道不多。因此,西方媒体盛行这样的说法,“十亿中国人对科技方面如此重大事件竟然一无所知”。
更有消息说,待到1979年,也就是“阿波罗11号”登月后的第十个年头,我国新闻界才开始公开报道此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60年参与创办国际科技参考报道,从事科技报道24年的新华社高级编辑单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澄清了世界对中国的这一误会。
1969年7月23日,《参考消息》以半版规模报道美国登月
1969年7月27日,《参考消息》上关于美“阿波罗11号”返回地球的报道
澄清误会
登月消息俩“参考”进行全程报道
单樨,1930年4月生于北京。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转业到新华社,历任参考新闻编辑部俄文翻译、科技组副组长驻波兰分社记者、新华社主任编辑等职务。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时,30多岁的单樨在新华社下属的《参考资料》专门负责科技、文体新闻的报道。
单樨回忆说,在当时,科技新闻的报道宗旨就是,了解天下科技报道,重视对我国科技发展有参考价值的消息,无疑,“阿波罗11号”一定是当时科技新闻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单樨告诉记者,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在征服宇宙空间方面,你追我赶,技术上相互咬着攀升。
1961年4月,苏联率先将宇航员送上天。8年后的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着陆。这两次活动都将空间探索技术大大向前推进,新华社一定会予以重视和关注。
像苏联宇航员上天,新华社的公开报道就非常及时和充分。《参考资料》和《参考消息》则广泛收集和报道了外电外报的大量消息。
而对于“阿波罗11号”的报道,单樨说,是她报道生涯中记忆比较清楚的几大科技事件。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