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相貌丑陋,张静曾经在十年中经历了上千次求职被拒的遭遇,2003年,张静向《每日新报》求助,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以养家糊口。
自2003年7月开始,在《每日新报》的帮助下,整整五个月,张静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变化——从找到工作到在读者的帮助下实现做整容的愿望。
她的遭遇经《每日新报》率先报道后,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媒体关注让张静的心态迅速膨胀——从被社会冷落到过度关注,张静在自我膨胀中已经迷失自己。
经过记者的劝解和时间的洗礼,如今,张静已回到正常人的生活。
洗衣房的“活宝”
洗衣房的温度足有40℃,张静的头发完全被汗水打湿了,她用手抹了抹汗,抱起刚叠好的衣物往储藏室跑。
“活宝,慢点,累了就休息会儿吧。”“妈妈”拿着水杯想叫住张静,“我没事,您歇会儿吧……”张静停住脚步,给了“妈妈”一个笑脸。
“我现在没什么好想的,就是要尽200%的努力好好工作。”张静说得很朴实。
2005年,张静得到了这份后勤的工作,她的工作就是负责叠衣服、熨衣服,虽然月收入只有1000元钱,但张静很珍惜。每天9点上班,她8点就到单位,很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刚开始觉得工作真乏味,也挺累的。”张静坦言,开始也觉得很辛苦,看到周围的同事也都这样过,虽然平淡,但很安逸,张静渐渐觉得这也是她应该过的生活。
单位的同事对张静都很好,大家给了张静一个外号——“活宝”。“看她整天蹦蹦跳跳的,总是特别开心。”张静的领导付经理说,张静工作非常努力,很能吃苦。
6年心路
下了班,张静和同事们说说笑笑地走出单位,依然有路人投来异样的眼神,而她依然谈笑风生。“现在很自信呀。”记者想起曾经那个带着帽子,低着头躲避路人眼神的张静,和现在自信的她判若两人。“没什么呀,我和别人都一样。”张静回答得很简单。
2003年,十年找不到工作的张静在《每日新报》的帮助下得到一份养老院护工的工作。
一时间,她的经历引发了社会“容貌歧视”的讨论。因为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张静很快觉得自己成了名人。她放弃了工作,沉醉在媒体的光环效应下。但采访的人越来越少,张静一度陷入无法自拔的状态。经过记者的劝解和一年多的反思,张静渐渐认清了自己。
想要有个家
“我带伞了,放心吧。”电话响了,张静甜蜜地笑着,对方是张静新的男朋友。
张静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自己的家。“前一段时间,妈妈生病了,开始特别担心我。”张静说着,眼圈有些红了,妈妈生病时告诉她,希望她能有个自己的家,父母不能永远陪在她身边。
30岁的张静成熟了很多,心态变得平和后,最希望的是有个安稳的日子,下了班能回到家里做饭给爱人吃,生病了能有个人照顾。但张静说,她虽然向往,可心里还有些恐惧。“这个男朋友条件很好,真不知道他为什么看上我。”
张静透露,男朋友是个外地人,在天津开发廊,外形条件非常好。去年,张静鼓起勇气在报纸上发了征婚信息,这个人就是这样认识的。“他就说想找个踏实过日子的,不在乎外表怎么样。”张静虽然有些忐忑,但很喜欢对方。
张静说,她现在很幸福,心态也很好,她明白正常人的生活才是她最想要的,从前,张静从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但现在的她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好好工作,让父母开心,结婚,照顾好家人……新报记者劳韵霏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