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宜(人民图片)
“富不过三代”的问题恐怕在“一代”。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
年仅22岁时,龚晓思便从父母手里接过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四川最大的民营升降机建筑设备企业,成为四川思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23岁的她,看起来相当成熟。但她却认为自己“和任何人无异”。龚晓思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中的一分子,由于继承了父辈的巨大财产,这样的人被称作“富二代”。
父辈给予平台 像龚晓思这样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在公众视野中不乏其人:浙江万向集团总经理鲁伟鼎、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都是引人瞩目的二代接班人。
在他们成功的背后,凝聚着先辈的心血。出国深造、积累知识,放手让子女创业,让“元老”辅佐,或把子女放到企业一线锻炼。一代创业者为子女“铺路”多管齐下,可谓用心良苦。龚晓思曾和父母在“专业”和“经验”的问题上产生过很大分歧,父母最终选择退居二线,给女儿自由发挥的空间。最终龚晓思用提升40%产量证明了自己。
“父母给予我的是一个平台,就像给予了我一个棋盘,让我去立马横刀,指点江山。”龚晓思说,在家族企业做事更像一个设计师和构造师,“你的想法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行,就像是能够在一张画纸上画最美的图画。”
如果说二代自身的努力和上进是主动的棋子,那么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财富和资源的确是龚晓思所说的“棋盘”,若无棋盘,焉得好局?年纪轻轻成为总经理,这样施展才华的机会不是谁都能有。
“能成功接班的二代都很有能力,上一辈人有意培养也舍得投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韩朝华表示,父辈提供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成功接班的并不多 相关资料显示,民营企业现已占中国法人企业60%以上,创造了中国约40%的GDP和约60%的GDP增量。中国民营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
经过30多年发展,家族企业迎来了交接班的高峰期,但能成功接班的“富二代”只是凤毛麟角。据统计,家族企业平均存活时间为24年,70%的家族企业在创业者去世或退休之后被卖掉或者被清算。方太集团董事长茅理翔甚至认为:“家族企业接班比金融危机更可怕。”
“大多"富二代"不愿意接班,或不能接班。与先辈相比,他们的短板很明显,理论多而经验少,普遍缺少吃苦精神,闯劲不足。”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
龚晓思虽为富商后代,但她并不是没有吃过苦。父亲创业之初,7岁的她甚至因为没有本地户口和交不起高昂的学费失过学。现在的她能在建筑工棚和民工一起同吃同住,朋友笑称她是打不倒累不垮的“猪坚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大,现在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十分严峻。“外资进驻,国际公司竞争,业务更加复杂,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创新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韩朝华认为二代民营企业家比父辈承受更大的生存压力,这也是许多二代不愿接班的原因之一。从父辈继承财产并不难,但企业家要继承的是重任,当老板实在“太苦了”。
家族企业亦是社会的 “富不过三代”的疑问始终没有退去,二代们的接班之路荆棘丛生。
“一代企业家很清楚,企业是家族的,更是社会的。他们不会眼看自己辛苦创下的财富毁在不合格的"企业家"手上。”韩朝华表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有其自身特点,从成功案例看,“家族企业管理非家族化”是实际趋势,即管理方式必须规范、现代化,企业规模越大越是如此。
培养、招聘家族以外的管理人才,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上市等,已经成为一代民营企业家在接班问题上的可选项。家族企业“换血”时需要“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宽广的胸怀”,明晰的产权制度和适当的激励、约束手段对家族企业换代更有帮助。
至于已经接上班的二代,保育钧认为,他们“成长为成功企业家需要的只是时间和机遇”。“富二代”中的确有许多不作为的年轻人,但一些成功范例说明二代企业家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在新领域中发挥才智。
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灵活的头脑和现代化管理理念,新手们在父辈面前显示出时代的优势,民营企业终究需要新鲜血液。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