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部制机构改革精减近百名局级干部
从8月31日起,深圳大部门制的机构改革展开了新一轮动作,连续3天,市领导分头到相关部门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局级干部的任命。9月8日,新机构的31个部门将集体揭牌。
据深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穗明透露,此次机构改革,深圳将“消化”近百名局级干部:或在新的领导岗位予以任用,或保留待遇不再任用。令人欣喜的是,深圳机构改革动作力度较大,对机构设置进行了全面梳理;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地方机构改革曾经失败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心理上的阴影:深圳此番改革能摆脱“黄宗羲定律”吗?深圳机构改革能否不再走回头路?
改革总是会遭遇阻力的。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深圳在改革方面亦曾有折戟沉沙的经历。但改革总是要往前走的,深圳更必须走在最前面,因为深圳的地位决定了其改革的意义不仅仅属于深圳,更属于广东和全国。汪洋书记在接受境外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此轮改革,将在中国地方区域行政体制改革上具有标志性意义。这就说明,深圳的机构改革能够起到作为其他地方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对于深圳来说,再当改革试验田,其实正是对自身地位的一次重新审视和回归。
正是由于经历过阻力和失败,深圳的这次改革带有明显的务实味道。根据《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在人员方面的目标是“确保改革后人员编制总量不突破”。但与此同时,“官位”却少了不少。据了解,机构合并力度最大的部门将合并60%的处室,意味着“处座”的调整力度也将是史无前例的。正因为如此,这一次改革,被一些学者喻为“改革开放30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所谓务实在哪里呢?就是存量不动。比如精简了机构,但不精简领导职务,一些原来的领导尤其是副职领导要么是职位得到保留,要么是调任其他部门,虽然不少新成立的委、局领导名单中,出现了多达十人以上的副职干部,但相信这种看起来臃肿的配置只是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和摩擦。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机构改革以后就不会有新阻力。历次失败的精兵简政式机构改革之所以失败,就在于存在力量巨大的用人潜规则。这种用人潜规则一有机会就无孔不入,造成了减人很难、增人很容易的局面。而且,只要权力对用人仍然发挥决定性作用,与权力相关的七大姑八大姨削尖了脑袋也会想千方设百计钻进机构里来。这就涉及到用人制度的改革和公务员体系改革。只有在机构改革之后继续推动这两大改革,机构改革才能够避免被用人潜规则“打劫”,从而走出“减减增增、不断膨胀”的怪圈。
去年3月,汪洋书记在深圳考察时,明确希望深圳“要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这就是说,大部门制的机构改革只是深圳这一波改革的先声。先声要夺人,才能够让后续改革跟进。因此,深圳此番机构改革应当只许胜不许败,也只有坚定信心排除万难把改革推行下去,深圳才有资格为全省和全国做榜样。回望改革30年,深圳的历史就是一部先行先试的改革史,从深圳引发的全国改革风暴曾经演变成了一曲曲改革的主旋律。今天,已是第8次的机构改革刚刚开始,但愿它也将成为一曲响彻全国的主旋律。 (来源:《南方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