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湖北省荆门市司法局了解到,目前,该市已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57个,其中有44个设立在司法所。
“今年来,我们将司法所工作与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进行全面对接,在"一所三中心"(以司法所为平台,成立人民调解中心、法律服务援助中心、社区矫正帮教安置中心)的基础上探索4+X模式,充分发挥司法所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中的基础和骨干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荆门市司法局局长龚生雄说。
4+X模式,即以司法所为依托,综治、维稳、司法、信访等4家单位常驻办公,公安、法庭、民政、教育、社会保障、武装部、团委、妇联等单位人员驻点办公的工作模式。
一个流程调解到底
荆门市沙洋县高阳镇兴龙村村民顿某骑摩托车摔伤,镇卫生院进行了简单处理。不料三天后,顿某伤势越来越重,经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脾脏破裂,住院费花了7000多元。
出院后,顿某不依了,他认为,是镇卫生院“漏诊”导致自己脾脏被摘除,要求镇卫生院赔偿1.7万元。索赔未果的顿某开始上访。
顿某想找信访办,工作人员把他领到了高阳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这个事情解决不了,我就去省里上访。”顿某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高阳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值班人员———高阳镇信访办主任陈祖才拿出登记表,将顿某的情况一一登记,报中心主任、镇委副书记熊志清审核后分流,决定由司法所、信访办负责联调,该信访案件最后在司法所开庭调解,通过讲道理、划责任、指对错、析因果,双方达成了由镇卫生院一次性补偿顿某1万元的赔偿协议,一起上访案件圆满解决。
“我们现在的工作机制就是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监督。”龚生雄说。
据了解,综治、维稳、司法、信访4家单位实行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统一受理矛盾纠纷。值班人员严格实行8小时坐班制和24小时负责制,值班人员为当天的首问负责人,填写矛盾纠纷台账登记表和值班日志,对小纠纷当场当日调处,对重大纠纷报中心主任决定分流或者联合解决。同时,对矛盾纠纷的分流责任单位、责任人、调处期限、调处结果做好记录,为动态分析矛盾纠纷、查究责任提供依据。
编织“百千万”矛盾调处网络
“来龙村的邓某、蔡某为了片林地打起来了。”9月21日,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的纠纷信息员在电话里焦急地说到。
牌楼镇司法所所长杨世民一边安排值班员登记情况,一边喊上调解员直奔来龙村。
邓某和蔡某本是远房亲戚,如今为了林地的界限大打出手。了解清楚情况,杨世民与调解员一道,查林地承包权证、量地界、讲政策,一番工作下来,解开了两人心里的疙瘩。
自2005年起,荆门市开展一百名律师、一千名调解员、一万名信息员参与的“百千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受到中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推介,并在湖北全省推广。目前,该市共选聘人民调解员11960名、纠纷信息员42348名,聘请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的律师158名、法律义务工作者和法律服务工作人员884名。全市共建立调委会2482个,其中乡镇(街办)调委会57个,村(居)调委会1559个,区域性行业性调委会171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671个,其他调委会24个,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自开展“百千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以来,荆门市共调解矛盾纠纷28091起,调解成功27142起,成功率达96.6%,筑牢了维稳“第一道”防线。
完善业务对接构建“大调解”
今年年初,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镇司法所所长韩显泉突然接到区长的电话,表扬他工作得力,为党委政府分了忧。
区长为何亲自打电话表扬一个基层司法所所长?年初,团林镇某中学学生牛某与老师发生矛盾后,害怕父亲责骂而服毒自杀。牛某的家属冲到学校,要求学校赔偿10万元。遭到拒绝后,牛某的家属邀集20余名亲属将老师围住,扬言要以命抵命为孩子讨回公道。
团林司法所、派出所迅速派人赶到现场调处,经过连续两天两夜耐心细致的工作,学校同意以募捐方式资助死者家属6万元。
据龚生雄介绍,目前,荆门市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司法所“一所三中心”在“4+X”工作模式中的骨干作用,在系统内,加强矛盾调解中心与法律援助中心、社区矫正帮教中心的整合;在系统外,加强矛盾调解中心与信访、公安、法庭对接,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1至8月,全市司法所共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246件,占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分派纠纷的82%,调解成功率达98%。此外,在司法所的指导下,各村调委会调处纠纷3326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12件15人,防止民转刑案件43件146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