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科学发展迈向“双百亿”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9年10月15日06:59
核心提示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西南油气分公司和石油工程西南公司,统称为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30年的发展,西南油气田已成为中国石化最大的天然气生产企业,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力争建成年产天然气100亿立方米、工程施工年产值100亿元的“双百亿”企业。
一台台钻机轰鸣、一口口气井输气、一条条管道延伸……牛年晚秋的寒风里,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职工身影依然忙碌。
“我们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化为科学发展的巨大力量和坚实行动,全力增储增产助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党委书记、局长薛万东豪情满怀。2008年,虽有天灾,天然气产量仍然达到27亿立方米,2009年将突破29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建设百亿气田、百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贡献中国石化,服务西部大开发,服务四川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
油气勘探开发
主业快速发展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来说,却足以绘就一幅史诗般的长卷。
30年,企业业务从单一资源勘探到资源开发、销售、综合利用的上下游一体化运作。工作区域涉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新疆、陕西、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市以及东北地区,特别是2006年至2008年3年间,油气勘探开发主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油气产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新增探明储量、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相当于原来20多年的总和。
1979年,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阆中石龙场川30井在全国率先开始油气探采结合的大胆实践,揭开了发展的新一页。
从1979年开始到1987年,先后有3个油气田19口油气井投入试采,累计生产原油4.13万吨,生产天然气3.04亿立方米。自此,西南油气田把从事的油气勘探工作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油气勘探开发面对的是深埋地下的复杂奥秘,只有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获得不断的突破。从“六五”到“十五”的25年里,获得了川西致密碎屑岩非常规大型复合气田的成藏理论、地震勘探、测井识别、压裂增产、高低压分输和油建设计等六大技术系列成果,整体国内领先,部分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川西钻井命中率大幅提高,油气储产量大幅度增长。
为突破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难题,在勘探禁区通南巴大山区一干就是几十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技术系列。如今,宣汉普光特大型天然气田已被国家列为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西南油气田投入了突破川西深层和龙门山构造带的科研攻坚战。2000年11月,新场气田新851井在4870米获高产天然气流,实现了川西地区深层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2006年7月31日,大邑1井钻获日产12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流,取得了龙门山前缘油气勘探重大进展。
2007年整合重组后,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以“同举一面旗、同走一条路、同唱一首歌、同建一个家”的“四同”团队精神,培育了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知难而进的创业、敬业、创新精神,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已在川西建成特大型整装天然气田———新场气田;在成都近郊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都市气田———洛带气田;同时开发了4个中型气田、3个小型气田。纵跨四川20多个市县的3000公里输气管线,辐射了川西、川东北的广阔区域;建造在10个大中型气田的1000多口油气井覆盖了川西经济发展一条线和川东北通南巴革命老区的城镇乡村;星罗棋布的近200座天然气集输气站,供应着成都、绵阳、德阳等大中城市和52家大中型工矿企业用户。
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奉献能源,回报社会”,中国石化的干部职工牢记央企的社会责任,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时,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位于绵竹、什邡、德阳等地的数百个井站、近千口气井正在生产,几十口钻机正在钻进,然而这些高压、易爆的井站强烈摇晃却安然无恙。
紧接着更为惊心动魄,地震后用户迅速停气,管网压力陡升,若不及时关停井口,川西气田管网数百个安全阀超过压力后可能起跳放喷,甚至造成管网的爆管,不仅给刚刚经历了地震灾难的灾区群众造成恐慌,更可能发生巨大安全事故使灾区“难”上加“难”。
一场抗震救灾的战斗立即打响。新井开发立马暂停施工;40分钟后川西气田关井60%,两小时后绝大部分生产井关井停产。虽然停产带来的损失数以亿计,但西南石油人舍小家,顾大家。
同是受灾人,但更要帮助更困难的四川人。爱在危难时显现,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许多干部职工在抗灾自救的同时,仍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对站场、管道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天然气日产量迅速回升。2008年5月12日当晚,恢复向成都主城区供气;5月15日,恢复向都江堰供气;5月18日起,陆续恢复向什邡、绵竹、彭州供气;6月2日,恢复向安县供气……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出1支专业救援队,23支救援抢险队;组织干部员工捐款404万元。
“受灾群众安置点建在哪里,我们就把天然气供应到哪里,受灾群众需要多少气,我们就供应多少气。”薛万东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西南石油人高尚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感,鼓舞着人们重建美好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以抗震救灾精神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巨大力量,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全力恢复天然气生产,至2009年10月份天然气日产量达到800万立方米,超出震前最高水平日产气760万立方米,赢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阶段性胜利。目前,西南油气田在中国石化的大力支持下,在川西气田浅中层增打20口气井,并加大深层勘探开发力度,努力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加气!
建设“双百亿”企业
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1年以来,四川的天然气缺口逐年增大,当年全省出现供气量缺口至少2亿立方米;2007年缺口10亿立方米,2008年缺口为15亿立方米———天然气大省却面临缺气窘境。
2007年初,西南油气田领导班子胸怀坚强决心,提出了实现“油气分公司年产百亿方天然气,工程公司年创产值百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
“双百亿”新战略的提出,给西南油气田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动力,新一轮天然气勘探开发会战的号角迅速响彻巴山蜀水。
2008年8月,西南油气田在川西新场、大邑、合兴场-高庙子等地区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勘探战略部署,巩固浅中层———实现战略稳定;扩大深层———实现战略展开;加快海相———实现战略突破。川西的川科1井,这口设计井深8875米、堪称亚洲陆上第一深井,掀开了探索川西海相油气资源的序幕。
在能源紧缺、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2008年初,中国石化提出了“力争再用10-15年的时间,把中国石化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东部硬稳定,西部快上产,天然气大发展”的资源发展战略,强调要“加强国内勘探开发,努力打造上游"长板"”,并把川东北、川西深层两个区域作为战略展开的勘探重点区域。同时,经国家批准、由中国石化实施的川气东送工程也已经启动,按照国家川气东送工程总体规划,这条由川西新场气田———川东北普光气田到上海一条2000多公里的能源大动脉将四川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江苏、浙江和上海等8个省、市,这对四川及周缘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西南油气田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重大发展机遇。
目前,国际油价震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影响,但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石化天然气大发展的战略没有改变,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对天然气的旺盛需求没有改变。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人继承“敢为人先,不断超越”的企业精神,以乐观、进取、向上的心态,全力打造上游长板,紧紧围绕“增储、增产、增效”、强化资源勘探,突出开发上产,加强科技支撑,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征途中,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