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重庆“黑社会”四个生存形态
“红顶戴得越高,就越难打”
□本报特派记者 董 钊
蔡旭超
重庆“黑社会”究竟有哪些生存形态?打击黑恶势力,需要使出什么样的“拳法”?就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黑恶势力组织的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汪力。
组织相对较为松散
据了解,张波、张涛本是孪生兄弟,如今却一同因“涉黑”接受审判。不仅如此,通过嫌疑人的供述记者注意到,张波、张涛的手下很多都是二人小时候的同学或者玩伴。在这些嫌疑人中,年龄最小的仅为20岁,最大也不过30岁。
“一帮人中有很多人都是亲戚,这是我们常称作的流氓恶势力。”汪力介绍说,团伙的头目和成员一般是从农村来到城市,为了获取更多的非法经济利益,惯用暴力手段,从事综合性犯罪。有事的时候,成员之间招呼一声便开始从事犯罪活动,他们的组织相对而言较为松散。
关键要打掉“保护伞”
14日,谢才萍涉黑团伙一行22人接受审判。谢才萍团伙受审之所以如此受人关注,她与文强的亲戚关系是重要原因之一。
“有后台是涉黑组织的一种基本形态。他们利用各种关系,贿赂拉拢公职人员,从而达到自身非法营利的目的。”汪力认为,要铲除类似黑恶势力,关键是要打掉罩在他们头上的保护伞。
执法难度比较大
对于黎强来说,此人不仅以公司的形式掩饰暴力手段,同时他还罩有“人大代表”的光环。可谓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红顶越高,执法难度就会增加,这类人就越难打。” 汪力指出,“黑社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在漫长的孕育期之后迅速进入成熟期,也就是“黑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公司形式控制一个大的管理行业,以非法手段从事合法行业。
严格财产申报是有效手段
在重庆市整个打黑风暴的过程中,文强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和案情重要程度,可能要在异地审理。
“有钱了,他肯定要消费。”汪力认为,犯罪团伙渗透官场的主要手段就是权钱交易,“那么,严格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杜绝腐败和黑恶势力滋生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