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渴望正名不如立足正身
点评人 谢洋
“也许我们误解了‘富二代’”,“‘富二代’渴望为这个群体正名”……近日,随着一份《关于“富二代”群体的调研报告》新鲜出炉,关于“富二代”的各种评说和讨论在互联网上又热了起来。
主持这一调研的负责人认为,“任何一个阶层、一个群体,都会有人积极向上,有人萎靡颓废。”这话自然没错,可为何一提到“富二代”,各种负面声音总会一边倒地出现呢?
前不久,人民网进行了一项题为“民企‘二代掌门’这个群体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的网络调查显示,47.4%的人认为这个群体中“个别人骄纵炫富,频频惹祸”。这八个字的背后,是“400万买条宠物狗”、“宝马男”、“飙车党”等新闻事件的层出不穷。
“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但一些富人只考虑怎么更富。而穷人呢?每天还在为生活琐事烦恼。”这名新浪网网友的话反映了很多普通百姓的心声。
“如果‘富一代’为恶而富,‘富二代’又为富不仁,想正名恐怕就不容易。”人民网网友“余青山”把矛头还指向了“富一代”的原始积累和教育传承。
其实“富二代”的学历教育相当好。此次调研显示,“富二代”中,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占17%,本科学历的占78%;52%的人有海外留学经历。但学历教育终究无法取代人格教育。正如一名搜狐网湖南网友所言:人们在乎的不是他们的创业能力如何,而是他们贫瘠的精神世界和微弱的同情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超过了300万。这些先富一代的人出身参差不齐,很多都来自草根家庭,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而且忙于打拼,无暇顾及子女教育。他们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表达对子女的爱,用贵族学校的教育,来代替家庭的言传身教。其结果,是“富二代”的灰色形象在全社会悄然树立,是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中国用3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的百年历程,当我们富起来的企业家为一单又一单生意疲于奔波时,是否应该多找些时间停下来想想,到底该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给社会留下什么?
“‘富二代’渴望正名,不如立足正身。‘富二代’群体真正正身之日,就是其正名之时!”人民网网友的期盼,不知有多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