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国清特约记者李钦、王莉)10月18日,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大东区以辽宁省和谐社区建设综合排名第一名的绝对优势荣获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殊荣,这不仅是对大东区“绿、净、美、安”,“易、乐、康、融”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最高评价,同时,也是对大东区和谐社区创建成果的充分肯定。
大东区目前已有72个社区达到市级和谐社区标准,“一站式”服务大厅、“一站四室”配套率达到100%。社区居民不用踏出社区大门就可以轻松地缴纳水费、电费等各种生活费用;空巢老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服务,而孩子们更是可以在周末的时候来到社区图书馆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样,如果你喜欢健身、娱乐,也可以约上三、五个好友,来到社区健身室,尽情享受运动给你带来的畅快。
自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大东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造福全区人民、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感指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双合格家庭教育示范区”以及“辽宁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打造“北方百步亭”——社区和谐之路
10月20日,大东区莱茵河畔社区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陕西省文化建设考察团。“早就听说沈阳市有个莱茵河畔社区,多位国家领导人都来视察过,很想来看看这个"北方百步亭"社区到底是啥样。现在终于看到了,这”三位一体“社区真是太有特色了!”
早在2004年,大东区就结合区域实际,在新建楼盘中全面推行开发商、物业公司、社区“三位一体”的和谐社区建设新模式,先后组织开发商到武汉、南京等和谐社区建设先进地区考察,亲身感受当地社区的和谐氛围,引导开发商主动接受新模式。同时又在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莱茵河畔、东逸花园等楼盘进行试点。同时,对社区活动室、图书室等硬件建设提出了明确标准,由土地规划、建设、民政、街道等部门就新建住宅区社区公共用房和公共文体设施建设与开发公司签订协议,并进行监督。
此外,在老旧小区建设上,根据一些新老社区毗邻,社区条件相差悬殊的实际,大东区积极探索并推行新老社区嫁接、促进老社区上档升位、共创和谐的社区建设新模式,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文化设施整体建设水平。目前,全区“三位一体”新型社区达到43个,占全部社区总数的48%。莱茵河畔社区被中国主流媒体评为影响中国30大典范社区之一,东逸花园社区被联合国规划署认证为中国花园小区。
创新用人机制——社区和谐之本
王伟豪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来到了万泉永丰社区工作。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屈才了,可是用王伟豪自己的话说“现在的社区和以前不同,社区有很多工作都需要有知识、懂管理的人才。我就是要在基层好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在这样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王伟豪只是大东区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录用的社区工作者中的一员。几年来,大东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社区干部准入制度,建立起社区干部人才库,通过笔试、面试、政审、计算机和组织考核“过五关”的公开招聘方式,把一大批年纪轻、有文化、懂管理、能奉献、热爱社区工作的人才充实到社区干部人才库中来,保证了社区工作者的素质,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全区1362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5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文化程度585人,占总数的43%;中共党员504人,占总数的37%;20%以上的社区工作人员具有社工任职资格。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大东区还举办了多期社区干部和社区党支部成员业务培训班,重点培训社区党组织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拥军优抚、低保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内容。此外,本着“资源共享、事务公办、文明共建”的原则,大东区开展了社区区域发展“一体化”活动,把驻社区单位吸收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代表,把社区单位党组织纳入区域党建管理范围,调动驻区单位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可开放服务设施向居民开放率达到90%以上。
加强硬件建设——社区和谐之基
记者在大东区政府了解到,全区每年在社区建设上投入的财政资金都达到4000万元以上,并通过开发预留、购置、扩建、社区合并、资源整合等措施,使全区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达标,平均面积达到400平方米以上,“一站式”办事大厅、党员服务站、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站、警务室以及社区活动室、图书室等“一站四室”配套率达到100%。此外,大东区还为所有社区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视、VCD、电话、办公桌椅等硬件设施,在部分“三位一体”新型社区设立了电子屏和触摸屏,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同时,全区不断强化社区卫生环境治理,改善居容居貌,重点推进了绿化植树、楼道粉饰、道路整修、路灯安装四项工程。截至目前,共植树8.29万株,绿化社区场地312万平方米,粉饰楼体楼道427万平方米,完成了224个旧住宅小区道路整修、改造,新装路灯1000余盏;全区的小区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社区亮化率达到了100%。
同时,大东区还鼓励街道、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网点,方便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目前,全区发展图书、音像、教育、家政、医疗、劳务中介和日用品配送中心等社区服务网点1260余个,初步形成了10—15分钟的配套生活服务圈。
推广特色文化——社区和谐之魂
记者在大东区天龙家园社区看到这样一群“赶时髦”的老年人:他们不但可以熟练地发手机短信,还会上网冲浪;不但可以分声部合唱,还可以跳上一段韵味十足的探戈……这些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他们说感谢社区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又找到了久违的幸福。
结合全区“大文化”建设的深化和推广,大东区在各社区均设立了文体活动室,提倡社区居民的自主参与意识,挖掘培育了“市民讲坛”、“七·一”大合唱、“道德点评台”等特色活动,将群众自发活动打造成社区文化和居民自我教育的品牌。同时,根据各社区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基础,扶持了一批有专业特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建立了合唱团、腰鼓队、民乐队、空竹队等文艺团队600余个,开展文体活动达2000余场。安源、富家、公务员等社区的文艺爱好者,还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创作了歌颂社区美好生活的社区之歌,极大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莱茵河畔老年合唱团更在今年的除夕之夜,受邀成为全国第一支走上央视春晚舞台的社区业余文艺团体,充分展示了大东区居民的精神风貌。此外,许多社区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如“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情辅理、科学发展”的莱茵河畔理念,“资源共享、文明共建、活动共办、难点共解”的永丰理念,“唯、和、吉、品”的观泉苑标识,以及大北桥的“创业”、天龙家园的“倡廉”等特色文化,将社区居民紧紧汇集在社区文化的大氛围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