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天安门广场56根民族团结柱去留引关注(图)

来源:红网
2009年10月28日14:47
[提要] 团结柱极有可能成为天安门广场上的又一永久性建筑。此前,天安门广场上的永久性建筑只有开国前夕奠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1977年落成的毛主席纪念堂。它们究竟是“扎根”天安门广场,还是集体撤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一名长期研究天安门地区规划的专家称“团结柱色彩太红,把整个天安门广场的整体色调都破坏了。”[您是否赞成团结住“扎根”天安门]

  正在研究具体方案

  在消息尚不明朗的时刻,这56个庞然大物要永久“扎根”天安门的消息,引来一些社会议论。在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上,一条相关帖子引发热议,部分网友认为,“团结柱寓意虽好,但不一定要放在天安门广场”,也有网友质疑其是否合乎程序。

  一名长期研究天安门地区规划的专家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从政治上说象征民族团结我是赞成的,但这不一定要成为广场的永久建筑。我个人认为,团结柱色彩太红,把整个天安门广场的整体色调都破坏了。从图案来看又显得太活泼、喜庆。天安门广场应该是气宇轩昂,以简洁、严肃为主,不能太活泼了。另外,这些柱子体积过大,很容易把周边建筑的形象淹没掉。”

  这位专家还说,“团结柱进入天安门广场,有两个问题。一是永久矗立是不是要打地基,二是从色彩、高度、体量和两边建筑高度的关系,是不是协调,是不是需要修改,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而此时,路建康又披露:10月11日将出台团结柱在天安门广场上摆放的具体方案,消息来源仍然是“游行总指挥部”。

  但到了10月11日当天下午,北京玉霞玻璃钢工艺品厂的70多名工人正准备将团结柱移至天安门广场时,总经理洪枝文接到“上级通知”,行动暂缓,原因“属于国家秘密”,不得透露。

  第二天,《中国新闻周刊》从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获知,北京市委已经召集规划委的专家讨论这个事情,“并已经有了几条初步的意见”。随后路建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也证实,“56根民族团结柱已经由国庆60办移交给了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目前正在召集专家紧锣密鼓地研究具体方案。”

  而其余细节,路建康表示“正在讨论,不便透露”。而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尚未对此事做回应。

  在树军编著的《天安门广场备忘录》一书中,曾经探讨过这一问题:每年国庆天安门的花坛都很吸引人,而广场为何不修建永久花坛?

  这个问题曾经在社会上不间断地引起过讨论。

  对此,天安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贾廷英曾经坦率地承认,“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实施起来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从主观上说,天安门广场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地位——它是属于全国人民的。无论是设置花坛还是喷泉,其造型、位置、含义都为全国人民所瞩目,绝非单纯的美观或绿化问题。同时,对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工作,还涉及首都城市的规划,牵扯今后搞大型活动的用地等诸多问题,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意义,解决起来相当棘手,不是哪一个单位可以说了算的,还需要更高层的决策。”

      天安门广场加减法

  当初,苏联专家认为天安门广场只宜建造一些纪念性质的建筑物,他们的灵感来自以纪念为主的莫斯科红场,这与中共高层的想法合拍。曾与苏联专家合作规划天安门广场工程的建筑师张形容这个建议是“把纪念性与政治性联系起来”。张认为天安门广场的性质应该是“庄严、雄伟、肃穆、开朗和一定的民族传统味道的”

  本刊记者/王婧

  60年前,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洪亮声音传遍神州大地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便成了举世闻名的广场。

  天安门城楼在广场整体布局上,大有“横空出世”之气象。广场上所有的建筑物,都必须陪衬这一主体建筑。这便是天安门广场兴建的奥秘。

  在西方城市史上,一个重要广场的形成,往往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岁月。而中国在短短近30年的时间内,就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董光器总结:“天安门广场的每一次扩建和改造,都是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完成的,也凝聚了新中国几代城市规划专家的心血。”

  新生:第一面红旗

  1949年7月上旬,斯大林提醒中国,在夺取全国胜利已成定局的前提下,要注意帝国主义国家可能利用中国暂时没有中央政府的“无政府状态”对中国内政进行干涉。

  在认真审视国际国内形势后,中共中央决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新中国中央政府,同时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盛大的典礼最终“落户”到天安门广场。

  彼时,这里刚刚结束了历时91天的大清扫。

  此前,天安门城楼荒冢般寂静,仅留在城楼上的野鸽子粪就能装几大卡车。有资料记载,当时,天安门前的垃圾堆足有3层楼高。

  天安门守护着故宫的南通道。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垮台之前,皇帝的权威一向是通过这道大门向外传播的。

  1919年,“五四”运动的大旗在天安门广场上高高举起,天安门广场自此就成为了中国人举行爱国运动的地方。

  为了阻止群众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当时的政府还在天安门前种植白丁香、黄刺玫,目的是为了缩小天安门广场的面积。

  1949年8月上旬,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在会上做出了为迎接开国大典整修天安门的决议,由建设局承担这项任务。

  9月底,开国大典举行前夕,一个辽阔的广场诞生了。这个广场以天安门作为主席台,南至中华门,东至公安街,西至西皮市。整个广场可以容纳16万人。

  另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在天安门广场上修建国旗旗杆,因为开国大典时,毛泽东将要亲手升起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各界代表在国旗旗杆的选址问题上达成了高度的一致。根据整体设计要求,国旗杆应建在天安门城楼与正阳门之间的中轴线上,旗杆的高度与天安门城楼同高。经过实地测量,高度为35米。

  但刚刚解放的北京百废待兴,要找出一根适合做旗杆的材料相当困难。最后只能选用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接而成,完成之后,高度仅为22.5米,不能再加高了,达不到35米的要求。这个结果报告给天安门国庆工程指挥部。

  最后决定,国旗旗杆的高度可以定为22.5米。

  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大步走到升旗按钮前按动了电钮。一面巨大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定格在22.5米。直至1990年,这根旗杆被送进了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取而代之的是一根33米高的不锈钢旗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