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古书“医生”施维民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年10月31日08:21
  张文生

  在天津古籍书店有一间特别的工作室,在这间工作室中,三位年轻人在一位中年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着一项十分繁琐精细的工作——古籍修复。一些被破坏的面目全非的珍贵古籍和图书经过他们的双手恢复了本来面目。他们的工作虽然很难用经济效益计算,但对于抢救传统典籍、传承文化血脉,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个小团队的带头人叫施维民,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有30年了,是目前天津从事这项专业时间最长、资格最老的业界人士。施先生说,如果他把自己修过的古籍一一记录下来,就能写成一本书。可惜的是多年来他只顾修书,没有想过多的事,今天看来的确是个失误。因为,修复古籍是项经验性很强同时也很有学问的工作,不仅靠技术,还要见识多,有悟性,有时也得有灵感。施维民1979年师从古籍书店的老师傅学修书,到今天为止,在他的记忆中,所修过的每一部书都有不同的故事,这故事有书中的,也有书外的。因为修书,他见识许多文化瑰宝,也结识了不少读书人、藏书人。体会了中华文明的伟大,领略了古代典籍的浩繁。同时修书的工作也改变了他自身的许多东西。当年初进此门时,他是20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光是每天要在硬木板凳上坐十来个小时就受不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一分钟腿都与意志较劲。更不要说面对的是薄如蝉翼又硬又脆的书页,喘口气都能吹飞。古书怕光怕风,大热天也得关着窗,没空调更不能吹电扇,一个活蹦乱跳的年轻人闷在这样的环境里,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凭的既是那一代人服从组织安排的本分习惯,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古籍知识的兴趣。如今的施维民不仅有了中年人的成熟,更有一种独特的沉稳、斯文的气质,他不仅具备了相当多的古籍的版本知识、图书保护知识以及历史文化,并且掌握了艺术和自然科学常识,这与他几十年与古籍打交道的历练是分不开的。

  学修复古籍,进门的第一项功课是认纸,古书用纸门类纷繁,大项分有竹纸、绵纸、麻纸。而每一类中又要分很多种,比如绵纸就分黑绵纸、白绵纸、开化纸、连史纸等等,每种纸还有更细的区别,如白绵纸还有薄厚之分。不同朝代的古籍所用的纸都不一样,而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的典籍所用的纸张也有区别。宋朝用麻纸,元代除麻纸外还有高丽纸等。到了明清及民国年间纸的种类就相当多了。尤其是遇到朝代交替之际出的书,辨别起来就更加困难。施维民记下并认识这些纸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即使到今天,有些书用的是哪个时代的,用的是什么纸也不是一眼就能分出来的。对于修书人来说,认纸不仅是入门课,也是基础中的基础,一本古书,你不清楚是哪种纸,就没法配纸和补纸,配错了,书就可能毁了。修复古书,首先就要找到相同的纸,找不到同样的,又无法替代时,就得在书的本身打主意了,用得最多的办法是将装订线后背的纸裁下来补在正页的损坏处,就仿佛外科手术中常听说的植皮一样。

  古籍修复分为“揭”、“配纸”、“补纸”、“装订”等基本工序,每道工序中又有多种不同情况。揭,是第一步。就是将粘在一起的书一页页揭开。常常是拿来的受损古籍,已经不是书而是一本或几本粘在一起,成了固体。行话称为“书砖”。施维民就曾遇到过一套明版的“书砖”。通用的办法是上锅蒸,然后将软化的书砖一点点分开,直到分成单页。这过程一定要仔细再仔细,小心再小心。一部书砖要揭成书页,要多长时间就很难说了。补书法主要针对虫蛀和鼠咬。对于虫蛀的修补方法,先将要补的书页打开,有字的一面向下放在隔板上,在蛀洞周围抹上糨糊,用配好的同色纸对顺纸纹,按在蛀洞上。咬毁严重的,则需用同色同性纸接补,然后晾干、捶平、齐栏、定册。古书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变得很硬很脆,一碰就碎,有的几乎成了粉末,要一点点对起来。有的被虫子蛀过的书,损坏得看起来像剪纸一样。而受潮的书颜色先变绿,然后,从绿变红,从红变黄,从黄变黑。对付这样的残书常常要用特殊的方法“洗”或“煮”,无论哪种办法,都实在是一项功夫活儿。在现场,我们看着施维民的徒弟拿着镊子一点点修补整理残损的书片,我们看着都要屏住呼吸。有些书年代太久,曾多次修过,对这样的书功夫就更大了。施维民遇到过一部宋版的书,清代、民国年间都曾修过,又被水泡过,他修时得将以前修过的全部揭下去,再重新换纸,有时一天修不了一页。施维民记忆中修补最难的一本明代书,送到店里他都不敢碰,风一吹就直掉面儿,真不敢接。是客户一句话打动了他,客户说您不会眼看祖宗流传下来的宝贝,被风一点点吹没,这活儿一干就是一年多。

  问施维民修复古籍最怕遇到什么情况,他的回答是,最怕碰到外行动过的书。因为不懂,有些非业内人修书用平常的糨糊,业内称“老虎糨子”,结果非但没有修复反而毁了书。修复古籍的糨糊是要经过特殊加工的,它必须用小麦粉,洗掉面筋用剩下的纯淀粉,再按一定比例才能打出适合修书糨糊,就这一项有些师傅能教徒弟学一年。施维民见过这样的书,至今想起来还觉得可惜。如果藏书人了解一些常识,有些事就有可能避免。比如,书浸了水,很多人会拿到太阳下晒,其实这是最糟糕的办法,晒过的书会变得卷曲,无法恢复平整。正确的办法是放在阴凉处,用重物压平。修书还怕用化学糨糊和透明胶,遇到了这样处理过的书,任你本领再大,也回天无力。

  施维民与修复古籍结缘,除了他本人的聪明和努力外,与他的工作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他参加工作就进入了天津古籍书店这样一家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和浓郁文化色彩的单位。书店的历任领导都十分重视古籍的抢救和挖掘,古籍的搜集和整理流通工作,在天津古籍书店一直没有停止过。这就为施维民从事古籍修复提供了一个不小的平台,也为他开阔视野,广泛接触书籍提供了机会。施维民的另一个幸运之处是遇到了两位好师傅,他的俩师傅早年都曾在北京修复古籍,不仅功底扎实而且见多识广。他们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传授给施维民不少看家本领。如今,施维民也手把手地把他的绝活儿传授给弟子。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