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版《青花瓷》窜红谁该脸红?
来源:
沈阳日报
2009年11月03日06:16
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旋律,配上相关学科知识要点编写成歌词,就能成为一部好学易记的“活教材”?一位中学教师编制的化学版《青花瓷》日前受到广大网友特别是中学生热捧,争议由此产生。
“活教材”窜红
“白色絮状的沉淀跃然试管底,铜离子遇氢氧根再也不分离,当溶液呈金黄色因为铁三价,浅绿色二价亚铁把人迷……”化学版《青花瓷》日前在网络论坛和中学校园走红,并在短时间内催生多个不同版本。记者在百度中输入“化学”“青花瓷”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与此相关的论坛留言2万多条。
据了解,化学版《青花瓷》最初是由一位中学教师创作并用于课堂教学。此举被拍成视频在网上公布后,引起强烈反响。随即衍生出多个版本,被众多中学生亲切地称为“活教材”。
化学版《青花瓷》在校园受到广泛欢迎,学生们普遍认为用流行歌词来帮助记忆知识要点非常有用,甚至还有学生自己动手将一些知识点编成歌词用于复习。
化学版《青花瓷》在得到学生、家长和部分教师的认可后,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到将学科知识编制成歌词的行列。
“歌谣化”争议
尽管化学版《青花瓷》受到学生热捧和部分家长、教师欢迎,但也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对这一方法不认同。
苏州市第十中学高三化学教研组组长邵燕认为,“化学版《青花瓷》的确能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的亲切感。”但就歌词内容而论,不仅涵盖的知识点过于基础和浅显,而且很多内容不规范。比如“三价铁”应该是棕黄色而不是“金黄色”,“硫酸不愿挥发”应该特指“浓硫酸”,等等。
上海市桃李园实验中学物理老师朱素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歌谣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记忆或许有一定作用,但这一方法并不适合所有学生。
折射出顽疾
目前对化学版《青花瓷》的争议基本停留在教学方式或学习方法是否有效、能否引入正常教学范畴内等方面。
“实际上,化学版《青花瓷》走俏折射出的是教师的无奈和学生的期待。”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说,在高考指挥棒下,许多学生面对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填鸭式”讲课,大量习题,无休无止的考试,还有家长充满期待的目光,学习生活既枯燥又疲惫。所以当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时,学生便会觉得“亲切”“有意思”。“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而言,"歌谣化"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拿掉悬在学生头顶的"高考指挥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还教师和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之道。”邵晓莹说,这才是化学版《青花瓷》窜红现象真正要告诉大家的。
(据新华社南京11月2日专电 记者刘巍巍、蔡玉高)
上网从搜狗开始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