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八旬北大教授坚守植物王国(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1月04日09:27
本报记者 付雁南文并摄

  行走在北京大学校园内,汪劲武带着顶深蓝色的棒球帽,看起来只是一位身体硬朗的普通老人。

  不过,一旦他在哪棵树面前停下脚步,就会有路人投来好奇的眼光——在他身后,一群跟随的学生会赶忙围上来,等着听他对这株植物如数家珍的介绍。

  “你们闻闻看,这叶子有什么味道?”上周五,在这所学校未名湖南侧的一条小路上,这位生物系的退休教授顺手摘下一片圆形的叶子,折成两半,递给身边围着的人。

  一名梳着小辫子的女生闻了一下,皱着眉头想了想,摇摇头,把叶子又递给自己身旁的人。这几十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由他讲授的辨认植物活动。有的是来自武汉的学生,也有拿着《公务员考试习题集》、行色匆匆的路人被吸引过来。

  叶子在人群里传了一圈,也没人分辨得出这种有些刺鼻的是什么味道。而汪劲武早已准备好了答案:“如果看到这样圆形的叶子,顶上还有个尖,并且不管叶子是绿色、红色还是黄色,揉碎了,里面能闻到独特的、有点像樟脑的味道,那么就能推断,这是漆树科、黄栌属的黄栌。”

  这样信手拈来的答案,汪劲武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从1954年本科毕业留校任教起,他就开始四处辨认植物:“万一学生拿了什么过来让我认,总不能在课堂上被问倒了吧。”

  一开始,这位负责讲授普通植物学的年轻教员,只在北大校园里四处看,遇到不认识的,就采回来,向老教员请教。后来,他又瞄上了北京郊县的山区。每逢暑假,他就背着用油布裹好的铺盖,去山里采集植物标本,然后辨别、整理。

  尽管那个时候,他每天的午饭都只能吃馒头和咸菜,但他还是觉得“特别有劲”。唯一让他不舒服的,是在“大跃进”期间,他研究的植物分类学被认定“脱离生产实际”。那时,他不得不中断了研究,但心里却坚信,这门学科“肯定是有用的”。

  好在,运动结束后,他的专业终于又被“正名”。接下来的几十年,他一直坚持去全国各地搞野外考察,即使在1996年退休之后,他也会领着北大生物系的学生进行野外实习。

  甚至,因为老有学生拿着不认识的花朵和叶子来请教他“这是什么”,汪劲武又多了项新任务:每过几个月,他就会带领一群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校园里辨认植物。这个时候,他不仅要介绍植物辨认的技巧,还要向面前的文科生们耐心地回答,叶子长成什么样叫“对生”,什么样叫“复叶”。

  对此,他总是乐呵呵地解释:“因为孩子们需要这些知识嘛。”

  不过,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却面临着新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分子研究的日益深入,基因检测研究已经能更加深入地判定植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人们对植物形态分类的研究也越来越少了。

  但汪劲武始终觉得,这也不能成为忽视植物形态分类的理由:“总不能每见到一片叶子都鉴定一下基因吧。”

  他曾看到一些科普读物,居然将用来榨取橄榄油的“油橄榄”和人们常吃的“青橄榄”混为一谈,或者将沙漠里的“红柳”误认为与“杨柳”同类。“要避免这样可笑的错误,即使在生产、生活中,中医也需要辨认草药,林业部门也需要辨认树木,这门学科也是有用的啊。”汪劲武说。

  可他却很难有机会与别人讲起这番话了。这位82岁的老先生早已不再授课,近两年也不再带领学生到野外实习。他每天面对的,只是北大“植物标本室”的近4万份老植物标本。

  在这间百余平方米的平房里,他安静地整理着那些有几十年历史的标本,偶尔也会哼两句《小河淌水》,或者《康定情歌》。

  只有在有学生拜访时,他才会打开话匣子,聊聊如何辨认植物,聊聊自己的经历,并在最后用手敲敲桌子,转述一位老教授曾经对他说过的话:“再过一万年,这门学科也是有用的。”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