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项目管理科学是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年12月07日08:28
  邵志光

  1项目管理科学是科学发展的理论

  系统科学可以帮助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主客观世界和浩瀚的知识海洋,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科学理论,对于人类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也即西方所称的项目管理,是管理项目的科学方法,具有把跨职能的部门和跨组织的活动综合到一起进行协调管理的功能。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分支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国际上已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专业化、市场化的职业认证制度。中国的现代项目管理得益于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工程管理理论,即中国化的项目管理。钱学森把系统工程的技术、方法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联系原理,从而使之更加具体化,更加深化。钱学森将研究的注意力集中于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上。他注重对各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以及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作动态性的全过程考察,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达到高度的综合。这就使得钱学森较之西方的科学工作者站得更高,看得更深、更远,这也为我国的航天、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钱学森的倡议和指导下,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计划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科学的预测和研究。这项研究是由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协、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组织了一百多个单位的四百多位专家进行的。工程规模浩大,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以及科学技术、教育及智力开发、国防事业、国际交往、外贸旅游和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一巨型系统工程,对于2000年中国社会的全面预测,具有重大意义。这对于认清国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而高瞻远瞩地制定我国的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总体战略及具体规划,具有不可低估的划时代意义。建立系统学的科学体系,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遵循正确的方法论,既广泛吸收各个学科的成果,加以融会贯通,又要联系我国的实际问题,从中获得正确的动力并得到检验。

  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在看望钱学森时谈起系统工程理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就读过您的有关报告。您这个理论强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很有创见。现在我们强调科学发展,就是注重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我们不仅要从科学理论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看内涵,而且要从科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面来确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要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周密的科学解释。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作为一类特殊的组织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国政府任务最突出的变化就是重复性的任务逐步减少,而复杂的、系统的、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的独特任务不断增加,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性政府和危机应对这些新的要求均带来了许多独特的任务。这些任务也属于项目管理的范畴。这些政府项目的实施,直接关乎民生、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使用与日常运营所不同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必须做到统筹安排、系统协调,而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见,中国项目管理是科学发展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系统科学的升华。

  2项目管理的应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手段

  所谓项目管理,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去满足项目各方利益主体对项目的要求。这里的项目各方利益主体包括投资人、使用单位、承包人、政府机构、公众等等,由于各利益主体的关注点不一样,他们对项目的要求往往差异很大。

  传统的项目基本是业主自营管理,这就意味着业主必定要以牺牲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其他利益主体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势必竞相谋取“私利”,由此造成了诸多项目超预算、延期和项目腐败的发生。而现代项目管理的机制就是引入市场机制,由业主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具有专业素质、不具关联关系的独立的职业项目管理公司负责实施项目全过程管理,以契约的形式约定各方的责任与义务,业主聘请独立的第三方行使监管职能,这使得业主自营的模式转变为“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的模式。这为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手段。

  (一)项目管理机制可以减少不安全交易,提高质量和效益

  从本质上说,现代项目管理都是靠代理人来进行项目的管理,而由业主聘请独立第三方来监督这些代理人,并且有一套较透明、客观、完善的项目目标测量、评估、和监测系统。这种制度设计,既避免了业主由于项目管理人才匮乏、项目管理水平低下,而导致的资金、人员、质量、进度管理等方面严重失控,也可以增加项目实施过程的透明度,保证公开、公正、公平性,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权钱交易、滋生腐败。

  (二)项目管理可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成功率

  项目管理由于应用了当今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加之严格周密的规划、执行和监督的流程,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效率和成功率。资料显示,美国杜邦公司将CPM技术应用于化工设备的安装和检修计划中,因维修而停产的时间从125小时缩减到74小时,缩短时间近40%,当年产生效益100万美元(1957年)。

  (三)项目管理可以提升创新能力

  在我国的众多项目运作中,多是依靠业主自营管理,但是由于项目的复杂性,项目管理涉及多层次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这不仅要有各种外部资源支持,而且必须有复合型的高层次专业人力资源的操控,这是诸多项目业主不具备的。任何机构在实施项目管理时,都会根据项目管理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和组织变革,这对于当今面临严峻竞争压力的机构来说,无疑是一次推陈出新整体提升的绝好机会。这种创新和改革将极大提升其竞争力。

  (四)项目管理可以弥合相关利益者的各种需求

  业主的要求和期望是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益,项目团队的要求和期望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业主的质量要求,政府和社会的要求是满足社会公共的需要,等等。他们的要求和期望存在很多不同,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的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要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等等。这就意味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各方利益主体的不同要求和期望加以满足。实践证明,现代项目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尤其可以实现和弥合各类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愿望,这也正是项目管理机制的精髓。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3构建政府项目治理,建设项目导向型政府,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项目管理不只是应用于工程建设和投资项目等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比来衡量的硬项目,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同样,政府管理也时刻面临着严峻的社会压力,也必须根据社会需要推出各种改革措施,诸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由于这些任务具有一次性和独特性的共同特征,加之这些活动的复杂性,很难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来运作。由于项目管理采用了现代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等高新技术,所以通过将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模式应用于政府项目治理等方面,将会促进我国项目导向型政府建设,尽快形成一套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适应的新型治理模式。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我国是一个垄断所有重要资源、统管所有社会事务、兼具一切社会功能的全能型政府,对社会各领域实行全面的直接管理和利益分配。在当时条件下,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改革开放以来,外界环境的持续变动,不断向政府系统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甚至挑战。经济领域逐步进入市场运行轨道,但仍不完善,项目治理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和矛盾仍然没有解决,政府管理仍然沿用计划的项目管理体制,造成双轨扭曲的治理结构,一些政府职能陷入僵化、保守、迟滞状态,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政府的办事效率,其结果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这些弊端在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中凸显,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转型后多元化、复杂化社会的要求,甚至阻碍了发展,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构建政府项目治理是十分迫切的。

  (一)引入项目管理是提高当前政府行政效率的现实需要

  我国现有的政府组织中,仍然存在管理制度僵化,运作弹性有限的现象。虽经多次改革,但其组织机构相对臃肿的问题至今也未能妥善解决。组织过于庞大,容易形成管理死角,造成管理上缺乏效率,决策过程太过冗长;过多的层级为官僚主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这就需要打破和改革传统的组织等级制度。按照项目管理的思想,采取矩阵式的组织设计,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垂直层次结构和水平结构叠加形成的矩阵式组织结构,使项目组织可以覆盖在职能部门上,根据项目需要临时从职能部门抽调所需人才,分享各个部门的人才储备。当有多个平行项目时,这些人才对所有项目都是可用的,通过人才的共享可以从根本上废除因人设事,因人设岗的弊端,大大减少人员和机构的重复设置,真正实现公共管理中的精简、高效。另一方面,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能够令每个成员的作用都得到加强,通过更多地依靠团队的智慧进行决策,而不仅仅是下级执行上级的命令,从而改变旧有体制中的僵化模式,使管理者不受传统管理办法的束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二)引入项目管理能够缓解政府资源紧张,提高公共管理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复杂的、系统的、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独特性任务不断增加,然而,政府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从表面上看,政府职能的增长和扩大是尽了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的职责,但它必然地导致了政府资源的紧张以及财政开支的急剧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成员负担的同时,削弱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引入项目管理之后,所有的一次性事务都按项目的方式进行管理,政府就可以统一平衡资源,优化整个系统的效率,在不牺牲其他项目的情况下确保每个项目的进度、费用及质量要求,从而缓解政府资源紧张的压力,提高公共管理能力。

  (三)引入项目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

  由于受各职能部门的各自利益驱动,加之资源和人力受组织机构阻隔相对分散,出现了局部的权力制衡现象,各职能部门都想将其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中。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经理负责制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职能部门乱插手、乱批条的现象。严格的项目经理负责制意味着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集对项目进行组织、制定项目有关决策和分配项目所获资源等权力于一身,可以“覆盖”在各职能部门之上,完全从项目本身的需要出发行使自己的权力,确保项目目标按时按质完成。

  政府引入项目治理,就是要构建实施公共管理的制度,增加政策实施的透明度,提高政府引导和控制社会的行政管理效率,保证社会管理中的秩序。

  4建设项目主导型社会,充分发展社会组织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正步入以创新和创业等项目活动为主的知识经济阶段,人类创造社会财富和福利的主导手段已经从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日常运营活动,逐步转变成一次性、独特性、风险性的创新和创业等项目活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项目导向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2005年3月28日,温家宝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同年10月,党中央又做出了以全面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任务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目标是: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要开展创新型项目活动就必须具有创新项目的管理能力,所以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提升全社会的创新项目管理能力。由于任何创新项目活动都具有一次性、独特性和不确定性等现代项目的根本特性,因此每个创新项目的管理都是一种具有很高风险性的现代项目管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开展的创新项目活动就不能使用现在面向日常运营的职能管理方法,而必须采用现代项目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增强我国社会中各种组织的现代项目管理能力就成了提升国家和社会创新能力的必然出路之一,这就需要构建一种具有高度现代项目管理能力的项目导向型社会。

  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方面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大体上经历了早期自由主义阶段、干预主义阶段和新自由主义阶段。目前,美国社会管理已经形成了由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治理的模式,即构建成了目前借助市场机制,将目标管理、设计方案、确定组织结构、项目预算、绩效评估和评价成就等项目管理理论引入社会管理领域,有第三方参与的管理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方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这对于我国实践科学发展观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了实现我国向知识经济和创新型国家的跨越发展,我们有必要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导向型社会的建设工作。项目导向型社会的核心要素是构成这种社会的基本单元,即按照项目导向的原则建设和开展管理的各种项目导向型组织。既然这种项目导向型社会的主导活动是自主创新活动,而这种自主创新活动属于项目的范畴,那么这种社会及其组织的资源配置模式必须转变成以项目为主导的项目导向型资源配置模式。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外延纷繁复杂,是一项庞大的项目群,因而改革和创新难度很大。为了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中实现公平正义与效率效益并举,在项目导向型社会的各种项目导向型组织中,在项目导向型政府占据着核心和领导地位的情况下,应尝试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更大地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引入具有信用的政府服务机构具体参与到创新当中,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快社会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建设,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建立国家与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公允性,提高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与经济效益,真正构建和谐社会。

  5运用项目管理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创新型国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但是正如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提到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当今世界已经变得紧密相连和竞争十分严峻的情形下,只有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一点上说,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完成的。创新对生产力的重要性则表现在,它既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又是知识运用和管理的结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当代的重要体现。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提出,进一步解决了如何真正实现“科学的”发展的道路和机制问题。可以说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坚定不移地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五个统筹”。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等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观一起构成了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完整的战略体系。科学发展观是这一战略体系的思想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这一战略体系的核心目标,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等概念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特征,体现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战略决策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精神,又是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和根本途径。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多方面采取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作为一种国家行为,自主创新的形成与展开必须通过多机构、多部门、多系统的合作,各种创新活动都必须做到统筹安排、系统协调。正是由于项目管理机制能够弥合各利益体的不同诉求,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求必须具有很高的现代项目管理能力,需要按项目和项目管理的模式去实现,运用项目管理促进科学发展。但是我国现有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的现代项目管理能力还很不足,需要快速提升我国各种组织的现代项目管理能力,这同样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

  项目导向型社会是由具有很高项目管理成熟度的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构成,这种项目导向型社会要求政府、企业和其他组织能够形成一个整体并为全社会提供必要的项目和项目管理方面的服务。但是我国现有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不但项目管理成熟度不高,而且相互之间的关系不紧密,为社会提供的项目和项目管理服务也很少。我们必须针对我国这一现状去建设我国创新型国家所需的独特的项目导向型政府。

  项目管理作为近年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论,在提高各国政府公共管理效率、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21世纪,项目管理日益成为各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所不可或缺的管理方法,全面实行项目管理机制,对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