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摩新国标缘何引无数网友竞“炮轰”
来源:
红网
2009年12月09日00:18
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或许你买电动车也得去考一本驾照;或许,你还要给车子买保险;或许,你开着电动车却不能上慢车道,而是慌兮兮地与汽车“并驾齐驱”……近日,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一纸公告把电动自行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来嘘声一片。(12月7日《扬子晚报》)
这份长达20多页的国家标准,让大家记住了这样一行字: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车,将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与之相伴的后果便是,超过2000家电动车生产企业将变成无证生产的非法企业,超过500万就业工人将面临失业,众多车主必须经过考驾照、上牌、买保险等一系列冗长手续才能上路。
近年来,电动车以其经济、轻便、环保、节能、低碳等优点,为普通工薪阶层出行提供了了方便。在当下“汽车太贵买不起,自行车太累不想骑,公交车人太多不想挤”、越来越多的城市“禁摩”的现实背景下,选择一辆电动车无疑是最经济最划算最适用的。据介绍,目前中国市场约有1.2亿辆电动自行车,这些车大多数时速在30公里至35公里。
揣摩《电摩标准》中“20公里”、“40公斤”这几个关键数字,再一次让我们见识了强势利益集团(摩托车集团、摩托车行业)利用标准的手段设置技术壁垒和准入壁垒的惯用手法。一旦电动车“被升级”,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打击可说是毁灭性的,消费者也只能放弃“价廉物美”的电动自行车转而选择电摩或自行车,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家门口紧贴着门起了一堵墙”。
消费者纳闷的是,《电摩标准》之类的公共政策走上前台,怎么事先就没一点征兆呢?从目前的相关信息来看,《电摩条件》制定过程既没有设置对自行车企业和消费者的意见征询环节,也没有通过必要的听证,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美国的电动车速标准32公里/小时,欧盟的标准是25公里/小时,可我们却“提速”至20公里/小时。如此不管电动自行车企业死活,罔顾广大消费者意愿,缺乏民意支撑的“标准”,左看右看都显得“草率”。
横空出世的“电摩国标”一经亮相便引来嘘声一片,也让人们生发了许多不该有的“联想”——标准之争实际上就是行业之间的利益之争。这怪不得消费者。如果我们在制订“标准”的过程中,拥有更多公开与透明的空间,让行业知情,让广大消费者知情,让专家来充分论证,让民意得到充分的表达,这样的“国标”才具有公信力和生命力,才会叫好又叫座。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