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非常记忆——2009山西·民生篇:民心顺则和谐生

来源:山西日报
2009年12月18日03:44
  时间:2009-12-18 03:24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在这个充满非常因素之年,山西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力度在增加,各种民生善举所迸发的力量,足以击退“严寒”,化解危难,帮助和激励我们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2009年这个充满众多非常因素之年,这个各种矛盾困难和应对力量激烈交锋之年,国计与民生,却是如此般水乳交融。

  回首这一年,山西与全国一样,保障民生的信念始终没有变,改善民生的力度始终不曾减。民生二字,化作老百姓身边一缕缕温情暖意。

  对多数人而言,一些经济指标和拗口概念,即使天天接触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但奔走在生活之路上,那些体味到的关爱,那些获得的感动,还是让我们感受到,面前的希望之路越走越宽广。

  盛夏,当甘甜的自来水流入太行腹地陵川县仓村50多户居民家里,当平展展的水泥路通到朔州市平鲁区下面高村时,萦绕耳边的,是一曲曲关爱民生的和谐之歌。这些工程,是省政府年初承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这一年,全省民生话题不绝于耳,民生实事不绝于行——不论是推动“三个发展”,还是干部下基层促“三保”;不论是建立健全民生保障制度,还是“救灾、帮困、送温暖”。

  省政府研究室高建军曾多次参与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他的体会是:概括2009年,无民生、不成文。

  从投资方向看,我省一系列投资计划中,涉及“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的建设项目都是重头戏。省级152项重点工程中,直接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项目即有63项。

  而且,该批的工程要尽快批出来,该拨的资金要尽快拨下去。省市两级财政、建设部门的负责同志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忙,“有时半夜还在开会和签字。”

  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县乡卫生设施……从蓝图到现实。一笔笔投入,都体现保障民生这个根本,给人们带来实惠,带来惊喜。

  经济运行困难时,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就业岗位不足、人心不稳。对此,全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刺激经济增长与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结合起来,自上而下拉开“保饭碗工程”。

  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当我省98万农民工提前踏上归程时,他们的心情,一定是苦闷而沉重的。但是,他们并不孤独。

  临猗县杨妃村村民王国治、梁小平小两口,这一年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去年11月,他们是沿海失业返乡农民工;今年6月起,他们是县塑料制品公司的工艺员。“真没想到,政府又培训又送岗,使我们在家门口找到了月薪千元的新"饭碗"。”王国治十分感慨。

  全省“一揽子”就业政策中,包括对企业实施“五缓四降三补贴”,鼓励大学生进农村、进基层、进中小企业。到目前,全省24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6%;全省返乡农民工90%以上实现再就业;全省帮助困难人员就业3.7万人,其中公益性安置1.1万人。

  作为就业工作牵头部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今年共筹集就业专项金14.2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11.83亿元。该厅信息中心主任鲍贵才认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危机之年,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是帮助老百姓减少后顾之忧、有效刺激和拉动内需的有力举措,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70岁的马宝骥老人,是我省新农保政策的受益者。11月5日,他和本村174位60岁以上的老伙伴,领到了灵石县首批发放的上半年基础养老金,每月30元,共计180元。“政府拿钱给我们养老,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说起这事,老人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作为全省22个试点县之一,灵石县今年拿出680万元用于新农保,农民参保率已占符合条件人数的90%。

  省农保管理中心主任石宪文介绍说,截至目前,全省新农保参加人数超过363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多个百分点。

  新农保只是应对金融危机之年,我省加快社会保障步伐的缩影。

  就在这一年,全省11市全部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非从业居民、大中小学生全部纳入医保范围,提前一年跨入了“全民医保”时代;这一年,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15元,实现连续5年调整提高待遇;这一年,在全省城市低保进一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农村低保突破112万人大关,扩面工作迈出新的步伐……

  “为数不多的补贴对中高收入人群来说作用也许不大,但对于低收入家庭,帮助却是实实在在的。”省民政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处处长李淑芬如是说。

  入冬,当经济下行的阴云尚未完全退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雪让这个冬天陡增了许多寒意,一场民生“保卫战”随即打响。那一份份递到被困司机手中的热汤,一床床送向“五保户”床头的棉被,一道道恢复重建垮塌大棚的焊弧,俨然成为这个冬天最温暖人心的记忆。

  天冷之时,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三批活动火热开展之际。从发展生产的大情,到柴米油盐的小事,都成为基层活动单位关心的问题。

  在晋中市榆次区电力社区,工作人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印上了便民联系卡,使社区服务延伸到8小时以外。前不久,居民吴庆生家暖气冒水,老吴和老伴一勺勺舀了一晚上。第二天,他试着给社区党总支书记刘秀荣打电话,结果半天时间问题就解决了。

  为老百姓的炉膛加一束薪,为困难户的囤里添一勺米。这一年,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和谐生。年终岁尾,当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利好消息不断传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前,一定是金光道、艳阳天。

  本报记者贺锴

  (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