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评理由:怀揣一颗公允心,四年来,庞程接待上访群众5307人次,息访各类案件212件,其中疑难案件103件。在他办结的息访案件中,上访时间最长的达42年,接待谈话最长的一次达14小时,接访笔录曾一次记下17页。
如身边有令你感动的人和事,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5040033066。
庞程,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控告申诉科科长。他最早发明了“负距离接触”的名词,“拱进上访人心里,假设自己就是信访人,解决他们难题的同时,既要当他们的代言人,又要当他们的法律咨询处。”他说。
信访一线的“拼命三郎”
“咱们干啥事,不能丧良心,得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对得起这身警服。如果有谁草率地就把疑难案件做终结处理,那就是在封堵信访群众的活路。”
——庞程
早上8点半上班,可常常都是夜里11点多才回家,妻子按照他的“工作钟”形成了规律,晚上10点做饭,这样他到家才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拼命三郎”是同事们在私底下给他起的外号。八小时工作制在他那里完全失效。
摊上庞程这样的科长,同事们没少跟着受累,可大伙却从心眼里由衷地佩服他。市局开展信访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各单位在两个月内实现信访案件清仓见底。一开始,大伙暗中劝他,“少报点,既能减轻压力,又能获得好名次。”可庞程却坚决不同意,愣是把全局梳理出的171起信访事项毫无保留地上报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把自己封闭在单位,一头扎进这些信访案件中。整整50天,他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脱衣睡过一个安稳觉,靠着“对得起自己良心”这句话,带领全科同志结案息访166件,结案息访率达到96%。
讨回公道,比什么都值钱
“老百姓反映的有些事情确实很难,有些事情也确实很小,但就是这些事情,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只要我们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结不了的案子,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庞程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次“约访”时,遇到腿脚不利索的,临走前,他总要塞个10元、20元的打车钱;过了饭口,他就请上访人到门口饭店吃碗面条,来盘饺子;去“下访”困难群众,他也不忘大包小裹地拎点儿水果、生活用品什么的。
2008年,从山东逃婚来沈靠捡拾为生的小美被陌生人打伤后,案件久侦未破。蓬头垢面的她进屋就带来一股酸臭味儿,可庞程一点儿也不在乎,又是让座又是倒水,然后大姐长大姐短地和她唠了一个多小时。
小美离开后,庞程放下其他工作,多方积极协调,使诉求很快得到解决,最终小美得到了4万元经济赔偿。担心小美拿着这么多钱不安全,他又特意陪同她到银行把钱存了起来。
那年的腊月三十,大字不识几个的小美,拿着一打信封来到控申科,照着走廊的公示板,一笔一画地“画”上全科同志的名字,在每个信封里都装了钱,说过年了,要给大伙发红包。“我一个捡破烂儿的,留钱没啥大用,庞科长能帮我讨回公道,比什么都值钱……”她的好意被庞程谢绝了。
春节后,已经在盘锦找到工作的小美,提着两瓶白酒和一个存折,再次找到了庞程,说上次的4万元钱,她一分都没动,这次说啥要让庞程留下,给孩子念书用。庞程几乎磨破了嘴皮才把小美劝走。
骨子里有一股倔劲儿
庞程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对缠访闹访的群众,他非得把事情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信访人心服口服不可。而对有理上访的群众,他骨子里更有那么一股倔劲儿,哪怕是丢了官、得罪了人,也要给群众一个公道。
一个罪犯,因伤害致死被刑事拘留,结果未能认定,最终仅以盗窃罪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为此,被害人家属多年来一直坚持上访。
在将近3个月的案件重新调查复核中,他走访了30余名当年的办案民警和相关部门同志,一个不漏地找到了案件知情人。通过艰苦努力,终于渐渐地理清了犯罪嫌疑人伤害他人致死的完整证据链条。
2008年4月,就在犯罪嫌疑人还差十多天刑满释放时,庞程带领民警将其从监狱解回重新审理。法院依据庞程提供的完整证据链条,以“零口供”认定了犯罪嫌疑人伤害他人致死的犯罪事实,法院最终依法对其追诉,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听到这一判决结果后,被害人家属沉积多年的悲伤霎那间迸发,跪倒在庞程面前,泣不成声。
心里有个抹不去的遗憾
在庞程心里永远有个抹不去的遗憾,就是没有在年迈的母亲床前尽孝。2007年春节前,83岁高龄的母亲大腿骨折。庞程打算在“两节两会”安全保卫工作结束后回老家好好陪陪老人家。可是老天没留给他这个机会。
当他得知消息连夜赶回老家,还没等进门,就见三舅迎出来,拉着他的手含泪说:“你要挺住啊!你妈走了,去磕个头吧。”当时的庞程像疯了一样,跑到母亲跟前,抚摸着母亲的脸庞,泪流满面,嘴里不住地念叨:“儿子不孝啊!儿子不孝啊!”
两年多来,“儿子不孝”这句话,庞程在梦中不知说过多少次。妻子曾经问过庞程,你这样拼命工作图啥啊?他说:我不图别的,就是想实实在在地给群众办点事,就是想让群众说声警察好,说声共产党好!
本报记者 徐娜
息访并非终点,把上访老百姓扶上马,送上路,走一程,让他们回到正常的人群中,切实开始新生活,这才是我奋斗的价值。——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