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十年影响力人物之廖晓义:苏菲的环保世界(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2月30日14:35

  中国民间环境保护者廖晓义女士新近被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聘为“环保大使”。她常年致力绿色环保事业,今年六月获得“苏菲环境大奖”,将十万美元的奖在在北京设立了民间基金会。中新社发贾国荣 摄 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更多图片】意识到工业文明的致命缺陷,行动者廖晓义正式步入环保者行列,她自称“好学生”,虔诚地跟着西方人搞环保。此间,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技术、环境投资、环境执法、特别是民间组织方面的经验让她获益,她自费给NGO(非政府组织)人物拍电视片,还放弃绿卡和在美读博士的机会回国建立了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2004年以来改为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

  廖晓义这个女人的“疯狂”之气一时被社会关注。

  在那个民众对“环保”的理解还停留于“治理三废(废水、废气、废物)”的时候,廖晓义打出“绿色生活方式”的旗帜,提倡垃圾分类、限塑、无车日等给民众生活带去“麻烦”的生活习惯。

  这样的环保“战斗”持续将近10年,伴随不解和荣誉,也伴随着她自己的困惑。

  有一次,她带女儿到欧洲一个分类垃圾回收中心拍片。在那里遇到一位穿着新潮、自称“环保主义者”的姑娘,开车排队等待处理自己带来的垃圾。可一看她的“垃圾袋”,里面都是几乎全新的物品,“完全可以开个精品屋”。

  “她的生活方式就是努力工作,拼命消费,再尽力回收,几乎所有的生活内容都是物质性的。”廖晓义被震住了,这样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怎么可能达到“环保”的目的,甚至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与环保的本质相背离的。

  “我在想,她还有多少时间来修心养性,以及关照自己的身体?为生产乃至回收这些物品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又构成了这位"环保主义者"多大的生态脚印呢?”

  带着这种困惑,廖晓义领到了苏菲奖,但获奖本身并没有给她指明出路。

  “我那时自己也有苦闷……就是感觉到不得劲,(之前做的环保)解决不了安身立命的问题,我本人也解决不了安身立命的问题。”

  然而,神奇的苏菲还是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

  求解

  2002年,女儿14岁生日这天,廖晓义送给她的礼物就是那本《苏菲的世界》。

  女儿就像苏菲一样好学,边看书,边发问。一直没有决定苏菲奖奖金用途的廖晓义突然冒出个想法,不如用苏菲奖来做一个项目,就用我和我女儿的对话,有关中国哲学,看看中国人是怎么认识世界的。

  虽然,自打从挪威回来,廖晓义翻阅了上百本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胡乱地看”;但是,要完成这个颇显宏大的对话,廖晓义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格。于是她和女儿一起寻访国学人物,还学起了古琴和太极,“开始了一个回家的过程,也是补习的过程”,廖称此为“两个人的国学班”。

  国学班一直持续到2007年,学问也从文人圈子做到了实地。在云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那些很少受到现代污染的乡村里,还保存着一些原生的中国智慧,这些原生智慧让廖晓义看到了环保的治本之策。

  根据阅读、讨教、考察,廖晓义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环保的表达——“三能平衡”,即“惜物能、蓄心能、增体能”,意思就是减少对物质能源过度的消费和依赖,而发现作为快乐来源的心能和作为健康来源的体能的意义。这个概念进而被凝练为“乐和”——“和就是道,惟道是从就是德。你乐这个和、尚这个和、维这个和,就是乐和”,“和”的具体所指就是“身心和谐、个群和谐、天人和谐”。“乐和”的标示是仿照道家的八卦设计的。

  5·12汶川地震给了廖晓义中国式环保理论体系落地实践的契机。灾后,在中国红十字会和李连杰壹基金提供的资金支持下,廖晓义在彭州大坪村建起了“乐和家园”——中国第一个低碳乡村,一座环保的“世外桃源”。廖娘(娘读轻声,意为“阿姨”,是大坪村乡亲对廖晓义的称呼)在这里管的事情可多:洗衣服不能用洗衣粉(有污染物磷),垃圾要分开扔,上厕所不要冲水、而要大搞“旱厕运动”(便于沼气利用、肥料回田和节约用水),种菜不能用农药(叶子长虫给田间鸡鸭吃,纯天然蔬菜可在城里卖高价)……

  曾有人在此炸山开矿,向来泼辣强势的廖娘忍不住哭,百般哀求和协商,终于抢回了两座矿山中的一座。

  “那是朝你自己的母亲开刀啊!我也理解,咱们刚刚灾后,是没有办法,是有一些要挣钱。可是我们有别的产业,我们好好来养殖来种植,我们搞旅游……我们不要去伤害我们的母亲,我们不要去搞污染……你看见那个水,难道不是你的血液吗?你看见那个山体,难道不是你的身体吗?……我们一定要去顺应它,要去爱护它,要把这个情感重新建立起来。”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廖晓义又一次哭了出来。

  对中国式环保的理论与实践,也为廖晓义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社会认同。她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后不久,即有大企业的老板找上门来“以文会友”;她被四川省市长协会邀请,在2009年市长论坛上作了近一小时的讲演,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认同,认为“此种生态文明的模式是可行且可复制的”;对于寻常百姓来讲,接受度也不错。

  “中国式环保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把生命环保和心灵环保放了进去,让大家觉得环保不是一种牺牲,它才能真正保证我们的健康,它才能真正解决幸福感的问题,而这个是普遍的生命诉求。”

  近10年来,“东方智慧”亦为廖晓义赢得众多奖项。有媒体评的,也有官方颁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其中,克林顿基金会把2008年“全球公民奖公民社会奖”颁给了她,她短短两三分钟的获奖感言三次被掌声打断。在场的大多为政要、精英、商魁,“几乎每一个经过我身边的人都会跟我说,我讲的东西多么重要,是这个世界需要的”;包括克林顿本人,在不同场合三次向她表达自己受到的震撼。这些都让廖晓义乐视中国式环保的国际影响,并深受鼓舞。

  回顾从西式到中式的环保之路,廖晓义承认前者为后者做了必要的铺垫,但“西方文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我们所希望的福祉”,“不管我愚钝也好,智慧也好,这都不是一个个人的、偶然发生的事情,它是一种时代现象,就是大家都要找安身立命的居所。”

  2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