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硬件追赶新干线 “人文环境”大不相同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0年01月13日09:04
基于公务原因,我近日常乘坐动车组往返于两地,我也曾在日本乘坐新干线出行,两相比较,颇有些感慨。
其一,硬件并无差别。我所乘坐的动车组,使用的是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制造技术,车速快、行驶平稳,车厢崭新、宽敞、明亮、洁净,座位宽大、舒适,衣架钩、挂钩、脚踏板等人性化设施齐全,仅从设备的情况来看,条件还优于新干线。服务人员礼貌、耐心、客气、周到,男的英俊、女的漂亮,令人赏心悦目。
其二,候车颇费周折。我跟朋友开过一个玩笑:每次出行,一旦进入动车组的车厢,就感觉自己是贵族;而从火车站进站口到达车厢的这一段路程,却像是丐帮在行动。
原因大抵如下:我国火车站之建设,年代都较久远,彼时尚未有“人性化设计”的说法,因此,旅客往往需要手拿肩挑行李,艰难行走相当长一段路程,才能到达车厢。车站上下楼梯众多,有的并未设计坡道,供拉杆箱滚轮使用。此外,车站人满为患、摩肩擦踵,甚至有随地躺卧、便溺者,令乘车者顿觉局促、龌龊。
乘坐新干线的体会,却与此不同。首先,车站的设计相当紧凑,从进站口到达车厢,步行路程绝不会超过500米,不会令乘客有旅途劳顿之感,因此让人觉得“车站很小”。然而,等你检完票在候车室坐下来,重新打量一下车站,就会发现其实车站并不小。它的有效空间,主要被利用在最具实际效能的候车室,鲜有大厅、过道、回廊、楼梯或装饰性部分。其次,车站通常只有一层,这意味着,乘客从进站到出发,无需携带行李上下楼梯,只需拉箱行进,就能轻松到达车厢。这种减少乘客行程的做法,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流在公共区域的逗留时间,使乘客用最快的速度进出车站。此外,车站广设坡道、盲道,以方便携带行李的乘客及残障人士,并涂有醒目的黄色荧光线,夜间亦能反射光线。
其三,乘车的“人文环境”大不相同。以下是我某次乘坐动车组一等座车厢的实景描述:4名乘客大概是同事结伴出行,他们把其中的一组座位旋转了180度,中间放了只拉杆箱,于是形成了一副牌局。4人大声喧哗,完全不顾周围乘客正在休息。另有一名时尚女士,一边高声打手机,一边嗑瓜子,瓜子壳全扔在干净的车厢地板上。还有小孩在车厢内四处奔跑、打闹,其父母视若无睹,照常聊天。此外,不断有贩售面包、奶茶、方便面、火腿肠等食品的小推车往来车厢,叫卖声不绝于耳,似乎一下子降低了动车组的品质。
乘坐新干线的时候,给我留下的最深记忆,就是“静”。列车行进途中,只能听到车轮与轨道接触的声音,且因车厢具有降噪功能,这个声音并不大。我的目光遍及旅客,发现有人在沉睡,有人在看书,有人戴着耳机用笔记本电脑看电影,也有情侣偎依私语,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尽量不发出高声,不打扰其他人。
如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快速的武广高铁已经开通,除了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外,如何改善我们的交通“软环境”,恐怕是有关职能部门,乃至我们每一位公民,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