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媒体中央军集中发力 外宣改革步伐突然提速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1月15日11:39

  央视突围

  新台长到任以后曾经召开过一次会议,当时定下的硬指标,就是要以新闻立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22时20分,刚刚下节目的鲁健,像往常一样开着车奔走在回家路上。此时,肖艳正在准备步入直播间,工作人员正在穿梭往来,不时将最新的新闻稿递到她手中。

  两个人并非在同一个频道做节目,但却都因央视的改革一炮而红。

  鲁健的成名作早已广为人知,七年前的伊拉克战争直播报道,令他和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一起成为明星。肖艳为更多观众所熟知,则源于这一次央视的改革。深夜23时,常会看到她准时出现在新闻频道梳理全天新闻的新节目《24小时》中,观众很快好评如潮,尽管,来央视前她早已被认为是“江苏台一姐”。

  新闻立台

  机遇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的,或许你在不经意间做到了,才发现原来我在其中把握住了机会。如同许巍的那首歌《漫步》:很多事来不及思考,就这样自然发生了。1月11日,刚刚休假回京就被拉到台里的鲁健,说话慢条斯理。但他同时也承认,只有变化才可能产生机会。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外界紧锣密鼓的报道和传闻中,央视的变化开始了。

  2009年7月27日清晨,《朝闻天下》悄然变脸,被认为很像范冰冰的胡蝶一举成名。此后就是肖艳、章艳、欧阳智薇、启明,美女帅哥纷至沓来,中央电视台变得“养眼”了。

  但在鲁健看来,央视并没有选择美女的标准,一切都是因为机遇巧合,央视调整引人关注,新面孔肯定就更容易被关注。但还是有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时间长了,外表的印象很快会被忽略掉。美女当然好,但不是全部。不过,现在她们也真的很努力,美女也明白这个道理。

  外表靓丽的主播们也的确必须努力起来。新成立的央视大新闻中心,明确要求主持人要参与到新闻现场当中。“有什么重大事件报道,都要求出去。”

  8 月初成立的大新闻中心,领头人都赫赫有名,罗明、孙玉胜、袁正明,1993年诞生了《东方时空》等一批金牌新闻节目的新闻改革中,他们都曾是弄潮儿。现在,前两位已经是副台长,袁正明则是央视副总编辑。他们同时也是新闻频道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被称为“三剑客”。“相当于三位副台长(副总编)在共同管理一个中心,可见新闻中心的重要性。”

  整合后的新闻中心,四套和新闻频道过去分门别户的编制被打通,原来CCTV4海外中心的新闻部整体划转到新闻中心,新的名称是新闻中心国际频道新闻编辑部(新闻中心国新部)。

  资源更集中了。两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阅兵式报道,原为海外中心的鲁健被调到中央一套综合频道做了直播,他的搭档们分别来自过去的播音部、新闻评论部等机构。2009年年底,陈云林访台,鲁健也与张泉灵和柴璐一起随行报道,他们来自同一个部门:新闻中心。

  改变并非突如其来。更高层面的人事调整,已在之前悄然发生。2009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台长易位,赵化勇去职,焦利接任。

  7月初,一位央视工作人员曾经对媒体表示,新台长到任以后曾经给大家召开过一次会议,当时给大家定下的硬指标,就是要求要以新闻立台,并且表示,会加大央视一套的新闻播出量。

  新闻立台,并非太新的提法,但却是央视此轮改革的发动机和中心点。《朝闻天下》之后,新上档或重新包装的《24小时》《新闻1+1》《东方时空》等节目全面发力,收视率直线上升。

  有数据显示,去年9月7日至13日的平均收视率,《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较改版前分别提高54.9%和49.7%。

  这多少解开了央视副总编李挺心里的一个疙瘩。李挺曾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王晓晖谈过自己的苦恼,就是每天播大量的新闻,但观众仍觉得新闻频道的新闻性不强。据说交流后终于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以前对新闻的编辑处理能力不够。

  2009 年6月10日,央视新闻频道还曾为此专门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座谈学习。作为中央级媒体此轮改革先锋的“中国之声”,获得《南方周末》2009 年向传媒致敬中的“年度广(播)电(视台)”殊荣,而刚刚改版不到半年的央视新闻频道也获得了“提名”。

  与国外的新闻频道相比,央视新闻频道过去的栏目数量很多,而且都相对独立,反而弱化了频道的整体感觉。改革后的一大特色,就是白天大直播时段的“新闻直播间”出炉。与此同时,一批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队伍也开始频繁亮相央视。

  “白岩松们”的时代

  负责和专家联络的,是新闻中心的评论组。他们的新身份也不再是专家,而是“央视(特约)评论员”。

  评论员采取值班制,每天至少有两位在央视坐班,国内和国际问题专家各一人。这一天中,值班评论员都要呆在央视,随时做好亮相准备。如果遇到重大问题发生,值班评论员每天可能出镜七八次,甚至更多。

  在经常出境的十几位评论员中,张召忠、马晓霖、宋晓军、杨禹、叶海林、王志安、吴晓波等,涵盖了军事、外交、财经等各个领域。

  从信息的传递者,到观点的提供基地,这多少改变了过去的央视新闻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专家叶海林,更愿意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评新闻”。也就是不但要提供信息,还要在事实的基础上发表创造性的观点。以前是解构新闻,现在是提供观点,提供思考某个问题的角度,相应地,表达方式上也要从过去专业化的语言,改为使用观众语言。“评论员体现的不是权威,而是媒体立场。”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很享受这个过程。在吴晓波看来,央视改版还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工作节奏加快了,“原先我也去过央视,当时的编辑部还是蛮静态的,但现在人都跟疯了一样,走路都跟跑一样。”

  长期以来,中国媒体一直缺乏观点和言论,电视业尤其如此。而作为改版的前奏,央视首个直播新闻评论节目《新闻1+1》无疑是次成功的试水。节目中,白岩松首次以新闻评论员身份亮相,并成功实现转型。

  而这次改版,“白氏评论风格”被认为已经深深嵌入其中。深入浅出的语言,独特的角度,敢于直面事实并直言不讳,是白岩松评论的标志性特点,也为央视新闻改革“趟出了另一条路”。

  内外出击

  央视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

  2009年12月28日,央视旗下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作为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开播之初,CNTV提出的目标就是建设成为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国家水平,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网络电视台。

  “视频国家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近百个国家及地区的互联网用户,现在都已经成为CNTV部署全球镜像站点的目标。而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CNTV实际上也是央视解决目前在海外落地不足的曲线进入捷径。

  与此同时,央视横跨国内外的行动也在展开。

  2010年1月4日,在智联招聘网站,中央电视台的招聘信息格外显眼。这页标题占据了一个网页的21条招聘信息,招聘对象多为“驻外记者”,目标是波兰语、马来语、缅甸语、希伯来语等小语种人才,招聘背景则是“外宣工作的整体部署”需要。

  按照计划,央视将继续加大建设驻外记者站点建设,驻外记者站将从19个增加到57个,形成7个大中心站加50个区域记者站的报道网络。在已经开设中、英、西、法、阿拉伯语和俄语频道的基础上,葡萄牙语频道也正在紧张筹备中。

  此外,与国内地方纸媒的跨媒体合作,也成为中央电视台2009年的另一项重大举措。

  浙江日报、解放日报、楚天都市报等纸媒,都成为央视合作伙伴。9月27日,央视财经频道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浙报集团旗下《钱江晚报》记者罗凰凤、钟慧丽被聘为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记者。

  看上去,这多少与鲁健的另一个观点有了某种暗合。“我觉得电视主持人有退化的现象,不像平面媒体记者因为面临写稿的任务,所以需要更多的思辨能力。电视正陷入一种工业化制作和惯性思维中,慢慢地,对事务的深层次看法就出现了退化。”鲁健认为,这是央视要求主持人到新闻现场的原因之一。

  而由于自己的“新身份”,钟慧丽一直在思考不同媒体的资源对接问题。11月初,她做的稿子《小城瑞安为何房价直追京沪》第一次登录央视财经频道。

  钟慧丽只是央视国内跨媒体落地的“细小结合点”之一。但这种越来越多的结合点,或许就将成为央视突围的另一重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renyue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