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传言可能导致预期紊乱
来源:
人民网
2010年01月19日09:17
不同市场主体与监管机构之间的多边博弈成为今年市场的焦点。新年伊始,即爆出首周新增贷款6000亿元的天量,央行则立即还以颜色调整准备金率、提高央票利率。18日,又传出银监会控制贷款规模的消息,但银监会当日即否定了这一传言。
不过,观察目前的市场氛围,许多传言颇有“空穴来风、未必无音”的意思。经济学家也认为,现在应该设定清晰的货币信贷政策目标,以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经济学家还提醒,在提高准备金率后,虽然眼下还不会有更严厉的政策出台,但在宏观部门一致要求信贷“均衡投放”的情况下,年初的信贷冲锋,依然可能在事后检查中面临极高的政策和监管风险,各类检查可能出笼,监管风险可能上升。
另据笔者了解,在1月8日商业银行一周贷款统计数据汇总后,监管部门9日即找各个主要机构监管谈话。市场也普遍预期,1月下旬央行或将对商业银行展开窗口指导。今年全年,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恐将持续重点关注。
毋庸置疑,年初新增贷款数量过大已经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一方面,这可能引起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的异常波动,尤其对管理通胀预期不利;另一方面,在年初过量投放贷款,则全年预计的信贷总体额度会被过早用尽,从而导致在年度后期倒逼贷款规模增加。
但是,市场主体却未能清醒地认识到信贷膨胀的后果,这从市场普遍未能预期“央行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可见一斑。这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关于今年的银行信贷投放政策,还缺乏清晰的政策指引和政策目标,这也使得银行体系的决策缺乏清晰的参照。
中国既往的货币政策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在历年年初的央行工作会后都会公布当年的M2控制目标。然而,央行今年却未公布M2目标。虽然,这一做法可以看做央行调控更加市场化、更加灵活,但是模糊的政策目标也可能导致预期的紊乱以及对市场的冲击。
目前,金融市场既有传闻以具体的信贷投放规模为约束条件的7万亿至8万亿元的规模调控导向,也有传闻以实际经济增长需要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为主要判断标准的市场化信贷调控目标,两者在实际决策中会直接导致不同的市场预期。前一种7万亿至8万亿元的规模调控导向,将会促使金融机构加快放贷步伐,以便在紧缩的大门关闭之前完成预期信贷任务,从而可能导致出现下半年无钱可贷的局面。而后一种调控目标则可能引发的后果则可能是,金融机构再度信贷爆发,从而倒逼监管部门下半年放宽信贷额度。
由 此 看 来,在2010年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依然会得以继续,但这一点不妨碍监管部门给出一个明确的目标预期。这将更加有效地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推动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寻求平衡。(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