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让政绩考核引导“看得见的手”

来源:人民网
2010年01月20日09:35
  新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政府宏观调控不可或缺。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应发挥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让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

  众所周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发挥“两只手”的作用:一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能在客观上起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二是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主动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改善供求关系、优化经济结构。政府宏观调控是否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相关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因此,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需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

  政绩,即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业绩。领导干部的政绩如何,关键应看其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能力如何、成效怎样。当前,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最根本的就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这不仅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根本着力点和目标,也应当成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是由人来制定的,也需要通过人来贯彻实施,这其中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如何进行相关的决策和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是否科学有效。而要促进领导干部在制订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时做到科学决策、有效落实,就应发挥好政绩考核评价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应当看到,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上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强调GDP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显性指标”,导致有的领导干部“见物不见人”,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重视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不顾实际需要,盲目贪大求全,大上高污染、高耗能、见效快但安全性、可持续性差的产业和项目,大搞“大广场”、“大马路”等“政绩工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人力、财力、物力。这进一步凸显了树立正确政绩观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我们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宏观调控的基本精神,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一系列具体部署、举措,以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为根本依据,进一步树立正确理念、完善指标体系、规范程序内容,使政绩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不但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数量、规模和速度,而且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坚持把相关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通过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