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训”二代为何“粘”政府
来源:
新华网
2010年01月21日08:28
【核心阅读】
不久前,广东顺德一个与家业传承有关的民间论坛上,担忧子女“不愿”或“不能”完全接班的民营企业家们,同声呼吁政府帮其培训合格的接班人。
对于这一诉求,当地政府态度冷静。这些年,这件事在顺德,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行业协会来做的。
合格的企业家是靠政府“培养”出来的吗?政府“主导”培训,期待拓宽视野、丰富形式。
听说过两天冷空气袭羊城,小胜跑到商场添置两件冬衣。身为广州一所大专院校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小胜却出手阔绰,两件衣服花了3000多元。
小胜的父亲是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一家物流公司的老板,身家数千万;18岁的小胜,已经有过几次驾驶进口名车蹭坏底盘的经历。
“接班?不太想耶。不过我老豆(方言:爸爸)也跟我谈过一两回,假期我也去他公司实习过几天,老豆对我的评价就是一个字——"差"。嘿嘿!”小胜吐吐舌头,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
不经意的一句话,道出不少顺德“民企二代”的现状与心态。
就在不久前,当地一个与家业传承有关的民间论坛上,担忧子女“不愿”或“不能”完全接班的民营企业家们,同声呼吁政府帮其培训合格的接班人。
民企呼吁政府“主导”培训
顺德人眼中的“第二代”,究竟“缺”什么
孙女士是佛山农业银行的一名业务经理,工作中常接触一些30岁上下,子承父业的年轻小老板。“我印象中,顺德"民企二代"总体还比较上进,他们务实,对财富不张扬,不喜欢夸夸其谈。”
而对那些年纪偏小的“第二代”,普通顺德人的评价大致是:有个性但品性纯良,花钱爽快但不炫富,有想法但也会考虑长辈家族的需要,不太能吃苦但也有较高的自我要求,相当部分能接受高等教育或送出国深造,成绩参差不齐但尚能坚持完成学业……“总体还属于乖孩子,那些玩物丧志,不求上进,甚至自甘堕落的只是极少数。”
但这些,并不能让一些急于交班的民企“第一代”满意。
目前,顺德中小企业达两万多家,上规模的超过2000家,大多是经过第一代二三十年打拼创下的基业。不少民企老板对子女能否顺利接班,仍不能完全放心。
不放心之一,是子女对接班愿望不强烈,想自己选择事业。
论坛上,顺德伟雄集团董事长林伟雄说,作为第一代成功创业的人,都希望孩子们可以理解父辈创业的艰辛,珍惜现有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及积累的财富。
但一位梁姓年轻人反驳道:“父母的选择并不等于我们的选择,在父母光环的背后,我认为不能直接接受父母的安排,请给我们一点发展空间。”
像小梁一样,不少“80后”民企二代要么不愿从商,要么想自己闯一闯。广东商学院的大学生小卢,不愿承认自己是富家子弟,“父母要送我出国,我没同意,而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高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我希望给自己一点时间去证实自己。”
不放心之二,是担忧子女能力不足,冲劲不够,缺乏韧性。
顺德区政协委员吴光琛介绍,民企“第二代”大多比较年轻,刚踏出校门不久,缺乏社会阅历,在业界及企业中难以树立威信,管理上也没有说服力;他们大多与外界交际甚少,尤其不常涉足父辈的交际圈子,缺乏相应的交往沟通能力。
“在一些聚会中,新起之秀敬完酒后就悄悄离开,不会与老一辈企业家交流、探讨。”吴光琛说。此外,顺德第一代成功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多数是艰苦打拼出身,敢闯的精神、勤奋的作风,磨炼出独特的魄力和韧性,而新一代创业者相比之下,吃苦精神和冲劲都不够。
子女培养为何“盯上”政府
“在中国做生意,政商关系很重要。希望子女学会与政府打交道”
对于子女,顺德企业家平时也很注重培养。知情者说,他们的培养方法一般有三种:送孩子出国学习或读名牌学校,留在身边亲自“带兵”做生意,出资让孩子自己创业“练手”。
“但我们都是洗脚上田的农民,平时忙于生意,生意场上是能手,教育孩子却不专业,也不全面。”顺德乐从家具厂老板岑先生的话很有代表性。
岑先生说,企业家也是纳税人,对社会的贡献比较大,希望政府利用强大的组织资源,为即将或已初步接班的民企二代进行专业培训,内容最好包括两方面: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二是人际交往礼仪技巧。
“这种诉求背后,还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动机。”当地一位媒体从业者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中国做生意,政商关系很重要。“企业家们希望通过政府培训,让子女同政府建立一种良好关系,学会与政府打交道。”
区政府没有公开回应
“最重要的是提供好公共服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
对于这一诉求,顺德区政府表现出一种冷静的态度。记者走访了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很多人都表示,听过这件事,但政府机关内部没有就此开展讨论,更没有公开回应。
“政府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区委宣传部一位同志谈了他的个人看法:
一方面是没必要。顺德的年轻企业家比较争气,父辈也才50多岁,完全可以扶持他们慢慢历练。比如碧桂园的杨国强把集团股份转让给二女儿杨惠妍,自己继续担任“掌舵人”;格兰仕在创始人梁庆德的儿子梁昭贤手里继续做大做强,都是没有政府培训而顺利交接的例子。
另一方面是做不到。企业家不是靠政府培养出来的,这里头既有个人素质,也有时代和环境因素,“如果民企二代需要政府培养才能接班,那第一代是怎么出来的?”
其实,对于民营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早在两年前,顺德就有政协委员将其列入提案。但在相关政府部门看来,最重要的是提供好公共服务,落实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成长的各项政策,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没有回应”并不等于“默然视之”。
据介绍,这些年来,顺德对年轻企业家的培养,主要是依靠遍布全区大大小小的各种企业协会、商会完成的。每年,当地家具协会、涂料商会等都会组织各自领域内相当数量的年轻企业家到大学、到先进地区甚至出国去学习。钱,企业家自己出,政府只是帮他们牵线搭桥,做一些公文沟通,扫除行政障碍。(记者贺林平) (来源:人民日报)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