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国,男,39岁,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大堡子社区民警。
从部队转业,当上了一个“婆婆妈妈”的小片警,原本是四川人的彭建国克服了心理落差、语言不通等一系列困难,走遍社区,用真情感动了社区群众,成为群众们信得过的好民警。
不当“逃兵”,做警营标兵 2004年,彭建国脱下穿了16年的军装,来到了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大堡子派出所当了一位社区民警。
彭建国的辖区地处城郊结合部,有4个自然村,2个国营单位,2所学校,1400余户6700余人。刚到所里没几天,带他的师傅就因工作变动走了。所里警力少,一个萝卜一个坑,彭建国只好“摸着石头过河”。不想第一次下辖区,就碰了个“大钉子”。
他骑自行车到辖区最远的吧浪村了解情况,村口几位老太太在闲聊,他上前打听村委会地址。老太太听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可一张嘴,说的是青海方言。四川长大的彭建国愣是没听懂老太太的话。一路问过去,一上午连村委会都没找到,灰头土脸的他饿着肚子回到所里。
初来乍到,彭建国还是个“陌生的面孔”,村里群众不熟悉他,也不配合他的工作。加上听不懂方言,难以和群众交流。军营里出来的彭建国在部队只和枪支大炮打交道,哪见过这阵势,呆在原地手足无措。
面对一连串的打击,加上语言不通,业务不熟悉,工作很难进展,结果,在全局年终目标考核中他落到最后。
那些日子,他吃不香睡不好。他没有想到,当个“片儿警”,竟然比带兵打仗还难!从没在任何困难面前退缩的他,打起了“退堂鼓”。那一夜,他一夜未眠。第二天,他含泪将辞职报告放在了局领导的办公桌上。
“工作遇到困难有我们可以教你,生活遇到困难,有这么多同志可以帮你解决,你是军人出身,怎么能够轻易放弃战场?世上没有难事,就看你做还是不做。”局领导的一席话,突然让彭建国顿悟了。“任何困难,都不应当阻挡一个军人、一个警察前进的步伐!”
他撕掉了辞职报告,挺起了军人的铁脊梁。
融入社区,做群众的家里人 经受了一番挫折,使彭建国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下苦功就能做成的。他走出派出所大门,一头扎进了辖区工作中。彭建国跟自己较上了劲。他深知自己是半路出家,法律、业务知识是弱项,于是,一有时间,就捧起书本,刻苦钻研;不会说普通话,练;不懂青海话,学!为了融入群众,他给自己定了“四千”任务:进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情,办千家事。
从此,辖区多了一景:身着警服的他风里来雨里去,访住户,下田间,进企业,走学校,只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不到两年,他愣是学会了听青海方言,带着四川乡音讲青海话。
一开始,许多群众不理解,见警察上门,大多将他拒之门外,尤其是有些家庭成员被公安机关处理过的家庭。面对这种情况,彭建国一次一次地找上门去。
变化是从吴仲村村民王大爷开始的。王大爷身有残疾,老伴过世,生活难以自理,靠唯一的儿子照料。偏偏儿子因盗窃罪被判了刑。王大爷的生活一下陷入困顿,他拄着拐棍,一瘸一拐地东奔西跑,跑村委会找派出所,请求放回儿子。可法不容情。彭建国多次登门做王大爷的思想工作,每次都被拒之门外,不知吃了多少次“闭门羹”。只要工作做得到了位,他不信攻不下王大爷这一“关”。一天,彭建国发现王大爷家门开着,便不告而入,老人张口骂他,他却拿起笤帚打扫起院子,扫完地,他又把火生着烧起了开水,把暖瓶续上水就出了王家的门。一次又一次,彭建国终于用实际行动感动了王大爷。那天,他默默干完活准备离去时,王大爷含着泪拦下彭建国:“我不是无理取闹,我是残疾人,生活要靠儿子照料,儿子判刑等于给我判了刑。”从此,王大爷的家务活、农活,只要彭建国知道的,晚上加班也要帮他干完。王大爷有类风湿病,他用自己的医保卡给王大爷买药:“我年轻,身体没病,你就用我的卡吧。”王大爷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他红着眼跟村干部说:“我这辈子不知是烧了什么高香,不孝子进了局子,却认识了一个比亲儿子还亲的警察儿子。”
只要以心换心,人与人之间就没有解不开的结。
他背着吴仲村72岁的魏生玉老太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为残疾人朱玉德夫妇办理残疾证,照顾五保户苟学福老人的生活。联系有关部门为黄忠堂老人患精神病的儿子就医。将办公室“搬”进各个村委,每周在各个村开展民警接待日,帮助村民办理身份证、户口、提供法律咨询,调处家庭矛盾。
一桩桩,一件件,村民们都看在了眼里,都觉得“这个警察不一样”。他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好,大家一见他就亲切地称呼他彭警官。辖区群众渐渐接纳了这个身材瘦削、心地善良的警察。只要有他在,村里的工作就格外好做,很多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打工遇到困难,找彭警官想想办法;夫妻婆媳邻里有了小磨擦,找彭警官处理;生活中受到委屈心情郁闷想不开,找彭警官聊聊……四年来,得到他帮助的群众达32人。为群众上门办理身份证400余件,每一个都是他送到群众手中的。在为群众解决一件件麻烦事后,彭建国的“名气”越来越大。社区居民说,遇到彭警官这样的“片儿警”,是大伙的福气。同事们都说,在派出所,只要是彭建国值班,打电话找他的人不会少与10个。户口本找不见了,怎么补办?婆媳吵架了,怎么调解?邻居间因地界闹了纠纷,您得给评个理!类似这样的事,老百姓首先想到的就是彭建国,他们把彭建国当作了“能人”,什么事都找他来帮着解决。谁心里装着群众,群众便不会忘记他。每年春节期间,不管他多忙,全村村民都抢着拉他到家里去吃“一年到头辛苦”的年饭,喝“来年平安”的吉祥酒。
化解纠纷,做社区的“消防员” 社区工作整天与邻里不和,夫妻打架、老人迷路、儿童走失、醉汉闹事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打交道。可就在这貌似平静的水面下,时刻涌动出湍急的暗流。社区民警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化解矛盾和安全防范。在基层安全防范工作中,彭建国逐渐摸索出符合自己社区实际的安全防范策略。
他及时了解那些需要注意的外出人口的去向和亲戚关系,同时按村、居委组建帮教队伍,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现实表现,定期打电话、面谈、回访。
青海工具厂刑满释放人员胡某原来是工具厂的职工,由于盗窃厂内物资被当时抓获,最终入狱判刑,胡某刑满释放后一直对抓捕他的民警怀恨在心。双方院内相遇,胡某不是谩骂就是身体冲撞。彭建国了解到这些后,先后8次找到胡某母亲、妻子和胡某本人谈话,讲法律、讲人际关系、主动帮助胡某解决生活难题,解开了胡某的心结,深受感动的胡某答应不再找麻烦。
2008年春播期间,吧浪村一对叔侄因地界水沟问题发生争执,继而厮打,双方均受伤住进了医院。侄子扬言出院后要与叔父决一死战。彭建国一听,放下手中的活就去找村长,两人一起买了水果直奔医院。听完叔叔的,再听侄子的,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让谁。彭建国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就在医院的病床前,调解起这场叔侄间的斗殴纠纷,从情理到法律,由远到近,彭建国围绕他们叔侄争执的焦点,展开了一场“攻心战”。由于他道理讲的实在,例子举得生动鲜活,而且这些事例都发生在他们周围,在医院的那种特殊氛围中,两人都有所触动,加之村长在一旁不停地“敲边鼓”,叔侄终于握手言和,当天便出了院。一场可能发生的恶性事件最终被消解在了萌芽状态。这天,调解完这起纠纷,已是深夜,回去的路上,村长有些于心不忍:“老彭,这些天,你又瘦了,走,我请你喝两杯!”彭建国摇摇手:“手头还有一堆事没办呢,我得去派出所一趟。”说完,彭建国骑着自行车一溜烟消失在夜色中。四年来,56人受到他的帮教并转化。
维护治安,做群众的守护者 彭建国发现,一点提示,一张笑脸,一句玩笑都是提醒群众安全防范的切入点。学校开学、召开家长会的时间,也是他的法制课时间。他从守法常识、监护人的责任到学生放学回家过马路的交通法规讲起,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学生和家长从他的话里,听到的是这个警察的一片真心。
在彭建国的心里,有一张纵横交错、动态结合的群防群治安全防范网络。他首先从辖区最远,打架斗殴、盗窃案件较多的吧浪村开始,组建农村治安巡逻队。他挨家挨户去走访,动员老党员,老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组建了36人专职治安巡逻队伍,义务为村民看院护村。对外来人员及时盘问,把酗酒人员安全送回家,这些都不在话下。
村上一酒汉,每次醉酒后都要在巷道里吼小曲儿,村民意见大。一天,他酒后又吼起了酸曲儿,被巡逻队员架起送回家中,从此再也没听到他吼那种曲子。治安巡逻队24小时不间断巡逻,队员是没有任何报酬的,大家的共识是,村舍是我家,安全防范靠大家。群众自防意识增强了,群防群治能力提好了,社区治安明显好转了。曾是治安“老大难”的吧浪村,如今成了治安模范村。
今年春节过后,彭建国在省工具厂听到居民反映:西家属区不足150米长的小集贸市场环境很差。中午到傍晚交通堵塞,个别商贩晚间收摊时焚烧破菜筐、废塑料袋等杂物,气味熏人且有害健康。当天晚上,他顾不上检查孩子的作业就去实地查看,事实果真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他立即与工具厂物业公司联系,对市场进行整顿;对蔬菜、小商品、肉食摊位进行分类规划,合理安排;给车辆行人留出通道;划定了堆放垃圾地点,并设立监督岗。如今,昔日杂乱无章的小市场交通有序了,环境干净卫生了。
2008年2月22日晚,彭建国突然接到一群众电话,称两名被公安机关追缉的抢劫犯罪嫌疑人已潜回家中。彭建国立即带领同事前往,将潜逃两年之久的犯罪嫌疑人冶某、杨某抓获。此二人在2006年间,持凶器冲入大堡子镇一网吧内,无故殴打他人并抢夺财物,作案后潜逃。这次潜回家过年,没想到屁股没坐热就被抓获。三年来,群众积极主动为彭建国提供线索,他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3起,查处治安案件1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人。老大难村两类案件在他的整治之下发案为零。他的工作方法也被中央综治委主办的《长安》杂志采编报道。大堡子派出所莫所长说,社区是“平安建设”的第一防线,彭建国做的这些工作,树立了我公安机关的良好的形象。彭建国也有烦恼和遗憾。那就是不能为母亲尽孝,为哥哥分担,为儿子尽责的痛苦。他的家在四川崇州市,父亲在他9岁时就离开了人世,是母亲和哥哥将他带大。从军后,他没有时间守在家中,转业了,更是远离家乡。不能为母亲和哥哥做些什么,一直是他心中的愧疚。
“5·12”地震发生了。家乡与地震中心一山之隔。当天2时40分许,他突然接到在市区上学的侄女打来的电话:“学校塌了,好多同学被埋,家人联系不上……”话没说完,电话就断了。那一刻,彭建国的心就被悬了起来。他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资源,打听家人的消息。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电话打不通,网上没消息,家人是生是死?除了工作,万分焦急的他流着泪不吃不睡,等待消息。
就在这时,吴仲学校的晋校长打电话报案,学校的“小号”被盗了。考虑到当时彭建国的心情,派出所安排别人去处理。可是彭建国却说:“还是我去,学校的情况我比较熟悉。”就这样,他带着对亲人的牵挂去了吴仲学校。找到几个平时就掌握到的调皮少年一问,很快就查到了学校“小号”的下落,在附近的废品站将“小号”追回。
一把“小号”在这个时候,称出了群众在彭建国心中的份量。
高原民警彭建国根植社区,换来了社区百姓的蜜意浓情和水乳交融的警民关系,初步实现了大堡子社区“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