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整体联动”建设新农村
![](https://photocdn.sohu.com/20070104/Img247421749.gif)
来源:
山西日报
2010年02月22日01:21
平鲁区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是晋陕蒙三省五县的金三角地带。全区有2镇11乡、2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6万。早在2004年,我们依据本地实际,提出并展开了“一城十镇百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我们紧紧围绕“富民优先、教育优先、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把新农村建设摆在战略位置,以“一城十镇百村”为架构,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突破口,以整体联动为特征,强力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即城乡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探索出资源型区域新农村建设“整体联动”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路子。2008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43.6%;农村经济总收入2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和20%。全区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逐年前移。
(一)强化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为了加快城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妥善解决城乡之间空间分割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城十镇百村”空间布局。其具体目标是:通过大建设、大移民,把原有的镇村逐步整合优化,最终形成井坪1个中心城区、区域辐射较强的10个集镇和生态畜牧产业支撑的100个左右新村。具体步骤是:每年建设10个新农村示范村、撤并50个条件差的村、移民搬迁1万人,把偏僻山村人口全部搬迁到条件比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乡镇和新村,集中人口、集聚产业,使县城人口达到12万人,十镇百村人口达到8万人。实现村镇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
(二)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我们针对农村“小多散乱”的特点,采取集中投资大建设。以“一城十镇百村”为架构,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精心建设“一城”;二是大力建设“十镇”;三是分步建设“百村”。
(三)促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建设新农村,核心是发展生产、富裕农民。新村镇建起来,让农民搬进来,根本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我们在全区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建设,增强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的同时,结合平鲁实际,着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发展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生态畜牧为主的半农半牧产业化发展战略,推动优势主导产业上规模、上质量、增效益,不断夯实农村的经济基础。
(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就业是民生之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就必须做到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机制,在就业指导、就业登记、就业介绍、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发布上均实现了全区居民共享。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推进城乡社保一体化。
(五)力促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近年来,我们将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一是促进教育一体化;二是促进卫生一体化;三是促进文化一体化。
新农村建设的有益实践,也使我们得到了深切的体会。
第一,解放思想是成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实践,像平鲁区这样一个资源型区域,面临着工农有差别、城乡有差距、贫富有悬殊的反差,而要缩小这种反差,实施“统筹城乡、整体联动”的新农村建设就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突破自我,才能实现跨越。
第二,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公共产品提供的主导者。政府要加强组织引导,认真制定城乡总体规划,做到规划先行、科学指导。要加大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农民建设自己家园的积极性。
第三,以人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城乡统筹、整体联动,每推进一项工作都要得到全区人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此,要时刻为群众着想,切实保障群众的权益。
(作者为中共平鲁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 俊
![](https://news.sohu.com/upload/pagerevision20090916/pic03.gif)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