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相声演员教育程度大起底 新一代演员普遍受过高等教育 大学能否培养出相声人才引争议
说相声无关学历没学历难谈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开办“相声本科班”,冯巩将挂帅执教——消息一出,议论纷纷。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代发展,相声演员的学历在逐渐增高。
侯宝林那个时代的相声演员多没上过学,之后马季这一代人大都上过学但学历不高,再往后的姜昆、常贵田、冯巩等人则多半通过进修拥有了大学甚至研究生文凭。
而现今的年轻相声演员大都是一口气读完书,有高晓攀、贾玲这样相声专业科班出身的大专生,还有像李菁、徐德亮这样手握本科文凭的人,普遍具备较高学历。
现如今,像郭德纲这样学历不高(初中肄业)、未曾去高校进修还依然能获得巨大成功的相声演员绝对属于个例。
记者通过对数位知名相声演员进行采访、调查后发现,能否说好相声和学历关系不大,但和名师点拨、个人努力分不开。
谈到北电“相声班”时,那些靠进修完成大学梦的相声名宿多持肯定态度,而按部就班念完大学的年轻相声演员则各有看法,普遍认为上大学很重要,但其实学不到什么专业技能。
根据不同年龄段,记者选择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知名相声演员,揭秘其受教育程度,试图还原相声界的传承脉络。
老一辈艺人
自学的一代:没上学机会靠自我钻研
艺人代表一:侯宝林
侯宝林几乎没上过学,所以识字不多,但却创作、改编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还与人合作编写了《曲艺概论》、《相声艺术论集》、《相声溯源》等著作,成为一代相声宗师。
1980年,没有任何学历的侯宝林被聘为北京大学和辽宁大学的语言学兼职教授,轰动一时。至今都有人津津乐道:大学教授也不一定是高学历者。
侯宝林生前密友、漫画家方成回忆,侯宝林能成为语言大师,很大程度上是靠他的用功,见什么都问,没事就找人聊天,其实这都是在搜集资料。
多位相声演员告诉记者,侯宝林能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完全是靠他的自我钻研和演出实践,别说和“学校”“科班”无关,就连他的师父常葆臣、朱阔臣等人传授给他的也十分有限。
艺人代表二:常宝华
另一位相声界泰斗级人物常宝华先生如今尚健在,他和侯宝林情况类似,从小面临的就是“养家糊口、做艺挣钱”,根本没有机会学文化。小时候因为提出上学的要求,常宝华还挨过父亲常连安的耳光。
虽然如此,常宝华一直对学习文化充满渴求,凭借看小人书一点点积累知识,后来竟然成了常氏家族中人人钦佩的“大学问”,还曾应邀去美国给教授们讲课。
常宝华认为,相声的传承不能总靠口传心授,得有系统的知识。他希望将来的相声演员首先是思想家,然后才是艺术家,最好还是哲学家、心理学家、演说家。
在正规大学设置相声表演本科班,无疑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或许让常先生的愿望多了几分实现的可能。
中生代艺人
进修的一代:先参加工作后弥补学业
艺人代表一:常贵田
常氏相声家族第三代传人中,常贵田是最有名的一位。他出生于1942年,师从相声名家赵佩如,中学毕业后进入海政文工团工作,现为少将军衔。他从小就渴望进大学读书,参加工作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最终获得大学文凭。
对于开办相声本科班,常贵田认为是个好事。“从主观讲,希望通过这件事繁荣相声事业,很好;客观讲,能否达成目标就是努力的问题了,从以前办的班来看也取得过成绩。”
常贵田认为,学相声,传统的“口传心授”不可缺少。他告诉记者,在相声界拜师并不代表就能得到“口传心授”,很多人拜师只拜了一个“名分”。比如得到他师父赵佩如真正口传心授的,只有他和高英培等极少数人,连他的师弟侯耀文由于师父去世早也没赶上。
常贵田表示,搞艺术,尤其是相声艺术肯定不以学历为衡量标准。“我兄弟常贵升就没上过什么学,但他是天津曲校系主任。”但他同时肯定了相声演员上学的重要,“现在要求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别说不上学,上学还差得远。”
艺人代表二:姜昆
姜昆是当今相声界的领军人物,仍然活跃在舞台一线。1950年出生的他在北京灯市口中学念到初三时突然赶上文革,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了兵,是“老三届”的代表人物。
姜昆后来拜马季为师,成为中国最优秀的相声演员之一。成名后,姜昆通过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修也拥有了大学学历。
对师弟冯巩创办“相声本科班”的事情,姜昆全力支持。“我们的民族艺术应该走向高等教育。”
姜昆同时认为,相声传统的靠师父“口传心授”也不应该被抛弃,相声本科班应该“加强系统化教育”。
艺人代表三:冯巩
“相声本科班”发起人、任课教师冯巩出生于1957年,中学毕业后当过纺织工人,后在侯耀文、马季等人的帮助下先后加入铁路文工团和中央广播说唱团。
成名后,冯巩坚持读书充电,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戏剧文学和影视编导,并拿到了本科文凭。1998年,冯巩又拜在华中师范大学王先霈教授门下继续深造,2001年完成论文答辩,成为中国第一位拥有硕士学位的相声演员。
对于自己再次开办相声班并从专科“升级”至本科所引发的种种议论,冯巩选择低调应对,面对媒体更是十分谨慎。
“就是想搞一些探索,让相声从培养人才的机制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和他在电视、电影中扮演的小人物一样,冯巩更愿意在相声教育的领域默默无闻地耕耘。
新生代艺人
选择的一代:普遍学历较高说相声是选择
艺人代表一:高晓攀
“嘻哈包袱铺”创始人高晓攀是80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2003级相声大专班——正经的相声科班出身。他8岁就在天津的相声园子里和冯宝华学相声了,之后又师从冯春岭。
既有过传统学艺经历,又赶上了“相声大专班”的新式教育,高晓攀对即将开班授业的“相声本科班”有很多看法。
他认为,搞所谓相声学院派,只是因为现在相声比较火,很多人想拿它当噱头。“从报纸上看到北京电影学院今年招生的数字,报考表演系的有4000多人,报考相声班的只有200多人,很多还是第二志愿。有多少人是真想学相声?恐怕只是想借着它拿个文凭吧。”
正因为报考者抱有其他目的,高晓攀觉得“相声本科班”对相声发展未必有好处。“郭德纲说过一句话,相声应该在它该在的地方。”他认为,“这个地方”目前来看只能是剧场,想学好相声,就得靠“多实践”。
高晓攀坦言,自己在大学最主要的收获是看到和了解了更多的人,而非专业知识。他告诉记者,当年中国戏曲学院两届相声大专班200多名学生中,如今仍以相声为业的寥寥无几,掰手指头就能数出来。
他相信,从高等学府的相声班毕业的“学院派”相声演员,若和嘻哈包袱铺或德云社同台演出,未必能火得过他们。
嘻哈包袱铺的演员大都是大学生,有的来自北大、清华、西北大学等名校。“我们都是有文化的,也真的很喜欢相声,对相声付出了100%的努力。我们指着相声吃饭,所以必须说好相声。”高晓攀说。
艺人代表二:徐德亮
今年31岁的徐德亮自幼就学习相声、单弦、京韵大鼓等传统曲艺,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徐德亮干过记者,还在一家网络公司当过总监。直到2002年,他拜张文顺为师,成为职业相声演员,凭借其别具一格的“文哏”风格走红,深受观众喜爱。
如今,徐德亮同时拥有作家、主持人等多重身份,是颇具影响力的新生代曲艺艺人。
徐德亮的学历文凭之硬不仅在同行中数一数二,拿到其他领域也会被夸赞一句:真是高材生。高材生徐德亮对相声本科班的态度比较温和,至少认为“本科”这个学历很重要。
徐德亮告诉记者,从综合素质的角度看,今后的相声演员如果连本科学历都没有,很可能被社会抛弃。但徐德亮明白,绝非在大学里呆4年就一定能说好相声,学校培养的是综合素质。“4年本科出来很难说能让学生掌握什么专业技能,中国的大学在本科阶段就是一个整体素质教育。”
徐德亮上大学时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北大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创办相声本科班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培养几个相声演员,还不如不办。”徐德亮相信,相声班一定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表演人才或研究人才,最后让那些毕业生拿着北电相声本科的文凭,既能当编剧,也能开经纪公司。“思想不要太狭隘,律师专业毕业不一定非干律师,会计专业不一定非当会计。”
尽管徐德亮也和高晓攀一样,认为现在报考北电相声班的考生,大多是为了增加被录取机会而已,并非真爱相声,但徐德亮并不觉得这算什么问题,“我相信那些从小热爱相声、对相声非常了解的高素质的孩子一定会去考其他的专业,通过业余时间或其他方式钻研相声。”
他还告诉记者,历数中国有成就的相声名家,大都不是从小学相声然后干一辈子的。“侯宝林最早是唱京剧的,马季本来是书店的,姜昆本来是兵团的,他们都是半路出家。”
文/特稿记者邵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