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一手治“黄”,更要一手栽“绿”——代表委员热议网络扫黄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邹伟、胡浩、周宁)全国两会期间,净化网络环境这一话题牵动着众多代表委员的心。绿坝软件、手机“传黄”、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围绕这些“热词”,代表委员各抒己见。他们认为,对于网络“黄毒”,在严厉打击整治的同时,更应加强立法管理和互联网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荡清“黄毒”之祸。
“什么样的内容是"黄"?这一定要有个明确的法律规定。”谈到网络扫黄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图娅说,没有部门明确界定“黄”的标准。有关部门曾经对“低俗”有13个方面的解释,但基本都是概念说明,很难在实践中操作,具体细则只能“内部掌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网络扫黄在技术上面临一定困难,对文字消息的涉“黄”内容较易识别,但对涉“黄”图片或视频,要想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屏蔽、过滤可就难了。
他说,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若想有效防止淫秽色情信息传播,不仅要加强相关立法,依法追究传播淫秽色情违法行为,而且要追本溯源,根除“黄毒”产生和传播的“源动力”。
来自有关部门的信息显示,2009年9部委联合开展打击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破获网络淫秽色情案件1030起,抓获违法犯罪分子1200余人。截至2月10日,已关闭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1.6万多个。
对此,代表委员们评价说,各有关部门在打击整治淫秽色情网站、净化互联网环境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但在加大严打力度的同时,应该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发动全社会力量推动网络扫黄的人民战争。
在全国人大代表魏刚看来,目前开展的有奖举报、“妈妈评审团”等创新手段,都是调动民间力量的好方法,有利于在网民中形成淫秽色情从“有人喊打”到“人人喊打”的氛围。“下一步应通过建立举报制度,上下联动,协作配合,进一步控制网络色情的泛滥。”
严峻的形势使扫黄工作任重道远,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整治模式能否持久?监管整治工作能否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在利益驱动下的淫秽色情灰色产业链条是否会再度活跃?
对此,代表委员开出了一个药方——用先进文化占领互联网主阵地。
图娅代表直言,互联网上“黄毒”泛滥,与健康信息、优秀文化缺乏有一定关系,传播先进文化成果的形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这样,先进文化的吸引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自然会被那些低俗内容占领。
邬贺铨委员认为,网络文化是一种大众性的文化,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这就需要我们推动解决文化市场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加强文化产业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市场。只有一手治“黄”、一手栽“绿”,方能根除“黄源”,建起一片健康、绿色的网络乐土。
2010两会发布台
2010两会热点关注
两会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