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镇 瓦房受灾严重,村民们很快投入灾后自救 |
和平古镇碎瓦一地 |
于广洲赴南平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救灾工作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3月8日讯(本网记者 郑建彬 张超晖 通讯员 林传仁 徐庭盛 黄丽芳 文/图)日前,福建省南平 、三明等地遭受罕见的冰雹灾害,部分民房、农作物受损严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立即开展抢险救灾,妥善安置群众生产生活,迅速组织灾后恢复重建,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3月6日,受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委托,省委副书记于广洲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灾情最为严重的邵武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召集省直有关部门召开救灾工作现场协调会。
据了解,省里在紧急下拨550万元专项救灾款,首批调拨棉被5000床、棉衣3000件、帐篷500顶等救灾物资的基础上,省直各相关部门立即启动救灾预案,包括调集近百台运输、挖掘等车辆投入受损路段抢建,调集瓦片350万片、油毛毡7200平方米投入受损房屋修复。
明清古民居 瓦顶几乎全被击穿
据南平市统计,南平全市有40个乡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22.71万人。邵武的和平古镇,是受灾最重的乡镇之一,仅该镇,就有2300多户民房屋顶被砸穿。
和平镇 ,因辖区内有历史上入闽三道之一的古隘道———愁思岭隘道,中原人士多由此进入福建而闻名。古镇里,主街是条长600余米的青石板古街,形成于后唐天成初(926年),至今保留完整。古镇有创建于五代的“和平书院”,更有近300幢的明清民居,其中廖氏、黄氏、李氏的三座大夫第 及陈氏“贡元”宅等都堪称古民居瑰宝。
“几乎所有的明清古民居都是片瓦不全。”当地居民说。昨日,记者走进古镇,古街地板铺满厚厚一层碎瓦片,几家“大夫第”屋顶几乎全被击穿。
“和平村几乎所有瓦片房都受灾,初步统计至少有十多座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的屋顶被冰雹击穿。”和平镇党政办主任杨健说,屋顶被击穿后,雨水直接流进屋里,还会造成二次损坏,因为明清古民居多是砖木结构,被雨一淋,将受损严重,“如果不及时抢修,很多明清古民居甚至有被雨冲倒的可能”。
文物保护等相关单位已赶到古镇,进行紧急抢救和修复工作。目前,一些屋顶被击穿的明清古民居,已多用塑料布等盖起,正等候进一步处理。
“本地基本没有产适合明清民居的瓦片,已到省外去找,可以说是全国到处去找适合的瓦片,将古民居保护好,就等于拯救了这座千年古镇。”邵武相关部门一负责人说。
目前当地已出现了“一瓦难求”的状况。“二手瓦片,一片也要一元。”受灾群众老黄说。
邵武40所学校今日正常开课
据邵武市教育局的消息,该市有40所学校受灾,其中仅教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厨房、厕所等瓦屋面受损4.8万平方米,受灾教师270户。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本次冰雹灾害中,教学楼受到的影响不是太大,除了极个别的农村小学外,教学楼基本都已是混凝土结构,因此,今天该市学生可正常上课。
但很多学校的教学楼玻璃窗户被击破,来不及修完,“学生只得克服一下”,学校也将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比如说,用塑料薄膜遮住缺口。此外,一些学校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基本全被砸坏,“对这些寄宿校的学生,已交代学校食堂,将会保证开水的供应”。
救灾故事
“没地方住的,到我家打地铺”
在大灾面前,一些邻里无私互帮在这个寒冷的时日里让人分外温暖。
邵武市拿口镇加尚村大炉际组,只有50多户,住房大部分是瓦片房结构,在本次冰雹灾害中,几乎所有的房子受灾,村民谢庭保和饶正林的家有三层,顶层瓦片也被打碎,不过一层和二层仍可住人。
两人第一时间将房子腾出来,对受灾的乡邻们喊道:“没地方住的,不嫌弃的话,就到我家打地铺。”据介绍,5日和6日晚,这两户人家中,每家都住着30名左右的村民,大家就睡在地板上,两人将家里可以御寒的衣被全部拿出来。
邵武二中等学校,也在第一时间腾出了好几间教室和宿舍,作为受灾群众的安置点。学校老师还担当起心理咨询师,劝慰疏导受灾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