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广州欲征收“交通拥堵费”治堵车引发争议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0年03月10日17:08
中新网广州3月10日电题:“堵城”广州试探治理下策:不应将限制变为创收
记者 陈建
今天,广州市民打开报纸,车主们一直以来担心的事情终于见诸报端:在9日召开的该市交通拥堵问题研讨会上,当着11名来自国内外的交通专家,一名的广州市政协委员表示,准备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提出在广州收取“交通拥堵费”的提案。
堵车问题困扰广州15年,从“广州无处不塞车”直接演变为简称“堵城”广州。虽然汽车文明和汽车生活近几年来西风东渐,劲吹千家万户,但是,目睹15年来广州交通治理乏术,越来越多的马路演变成“停车场”,限制上牌和征收拥堵费,一直以来就成为爱车市民和车主心头上的乌云。大家都觉得,对于交通缺乏治术的政府部门而言,这是迟早要动手的事情。
因此,今天广州主要媒体披露的这则消息,尽管只是一名政协委员即将提交的提案,但恐怕没几个读者不会认为,这是政府试探民意的先声。
可惜的是,早有心理准备的市民,多数异口同声地认为,这是一个下策。
广州某日报立即反应,推出文章,力陈征收交通拥堵费的不是:在公共交通不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交通拥堵费缺乏底气;如果实施征收拥堵费,真正的结果很可能是只有私家车主为拥堵埋单;国外一些城市实施了征收拥堵费后,几年后车流量依旧,拥堵依然,效果不佳。
征收拥堵费,是广州近年来大力发展地铁引发“堵人”、今年动工BRT引发争议之后,在民间和政府层面的结合部抛出的一个解决意向。它的出现,无论是否代表政府的决心,都表明目前广州政府有关部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捉襟见肘,只有收费这条下策了。
广州人买车,首先是出于工作和谋生的出行需求,其次才是游山玩水式的享受。对千家万户的生存需求进行征收费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收,其次才是一个门槛。
显然,解决广州塞车问题,政府当然需要的是门槛,而不是创收。因此,征收拥堵费,这种政府行为的性质就意味着是治标不治本的下策。
如果要把征收拥堵费的第一功能设定为门槛,如同注册企业进入市场,某些行业需要高额的注册资金作为门槛一样,拥堵费的标准就应该很高很沉重,但这显然又让政府跌入了一个道德洼地:马路是富人私家车的天堂,百姓只能挤车于公交。
在目前中国对富和穷、对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舆论偏向如此鲜明的时候,政府哪里会制定这种“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政策呢?
政府治理乏术,但交通拥堵问题却与日俱增,政府试探征收拥堵费的下策,也属无奈之举。
不过,从今日广州民间的强烈呼声,已经不难断定,拥堵费征收是否合理,已经越辩越明,一目了然。
此事的意义更在于,与广州同受塞车之苦的中国其他城市的车主,也可以从今日之广州,看到明日之宽慰。除非政府有勇气面对贫富的道德底线,否则,拥堵费征收,目前切实难行。毕竟,政府治理塞车的手段,绝不应演变成对民生需求的收费,从而将限制变为创收。
上网从搜狗开始
民生视点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今日热点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详细]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