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寒暑易节,一年过去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他再次向大会递交提案,呼吁政府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他看来,发展中医药文化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核心工作之一,离开了这个核心,中医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曹洪欣说,中医学起源和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以及维护健康、抵御疾病的医学科学。它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文与生命有机结合的系统的医学体系。中医学的很多理念和思想都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强调人体内部、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以阴阳平衡为理论基础的人体动态平衡观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竭”,疾病的发生是阴阳“两者不和”所致;“上工治未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思想,提醒人们对于疾病要早发现、早干预。在日常生活中,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习惯;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道德伦理观认为治病救人、常怀仁爱之心是医生的道德底线,医德修养是衡量医生素质的基本要求。
然而随着西医传入中国并逐步在我国医学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中医药文化精华渐渐被淡忘,以致社会上出现了“中医无用论”、“废除中医论”等观点。“有人将中医药文化的淡化简单地归结为西方文化的入侵,我看这并不是最主要原因”,曹洪欣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中医药文化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中医只能用于预防保健,或者只能用于一般疾病的治疗,而对于重大疾病或者疑难杂症根本不起作用;有人存在着“急性病看西医,慢性病找中医”、“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等误区;还有的人认为中药成分不明确,更没有量化指标,根本不能和西药相提并论。所有诸如此类的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观念都是因为缺乏对中医药公正客观的评价,以致全社会对发展中医药事业还缺少共识。
曹洪欣建议,政府应该把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工程;做好中医药世界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完善适合国情、有利于事业发展的保护传承机制;弘扬“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的医学发展氛围;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基础。
曹洪欣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既是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发展中医理论的动力。《周易》、《河图洛书》等形成的哲学观、宇宙观、整体观、变易观,对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奠基和促进作用。中医学是中华文化传播与推广的有效载体,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李木元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0两会发布台
2010两会热点关注
两会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