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新长征
正如《双城记》所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庙堂之上,“好”和“坏”在两会代表们的激辩中被定义。
普遍观点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强势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最佳时机。于是,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结构等经济手段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力度出现在两会议题中,其主角就是国企。
“在去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企业有哪些进步、有哪些提高?全球经济终究要复苏,我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高潮也会过去,到那个时候,我们企业会是什么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瑞的连续发问,足以让所有企业家自审。
这不仅是中国铁建的课题,也是摆在所有中国企业面前的课题。
图转型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月,中国企业实现利润743.3亿元,同比增长200.7%。2009年度,中国企业全年实现利润近8000亿元,超过去年水平。在金融危机的大势冲击下,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国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税费总额均实现同比增长。
回想1998年,全国的国有资产一年利润总额只有213亿元,2/3以上国有企业亏损。“救国企于濒死”,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最为引人注意的话题。在当时的“救国企运动”中,国家的注资、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融资、债转股、中央储备金、贴息贷款,国家花了2万多亿元,可谓是举国之力了。
2003年,国资委成立后,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度过了五年的幸福时光,无论是营业收入、利润还是管理,都成为历史上成长最快的时期。从2003年至2007年,中国企业利润由3006亿元突破1万亿。国企利润占所有国有资产总利润的80%,成为国企军团最强势的符号。
从10年前的奄奄一息到如今的“国企时代”,国企改革的成果已经洗去了民众艰难的记忆。“兼并重组”、“资产整合”、“消除垄断”是国企改革的主题词,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提高国企自身盈利能力、做大做强是国企改革的目标。
然而,李国瑞提出的问题核心则是:我们的企业足够强大了吗?“作为一名中国企业的负责人,应该看到五年之后怎么办。”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认为,“量大质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128家国企中,总利润的80%以上就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通、中移动、中电信等不到10家垄断企业。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要么经营困难,要么产能过剩,要么因为政策因素每年面临大面积的政策性亏损局面。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中央拿出4万亿“保八”。相关数据显示,4万亿投资主要集中在“铁、公、基”重大项目,近九成的项目被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国企成为大规模投资的最为主要受益者。但占有社会资源60%以上的国企,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不足30%,吸纳的劳动力不到20%。
举全国之力扶起来的国企依然没有能够改变整个经济体系效率低下的状态。
李国瑞的思考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科技创新出现空前活跃的态势,国有企业必将介入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分工重组的新格局,受全球科技领域深刻变化的影响,面临更加激烈的国家综合实力竞争。因此,加速国企重组转型,集中资源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相当迫切。
再改革
全国两会前夕,国资委重磅推出《中国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经济增加值成为国资委在考核国企时权重最大的指标。
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表示,实行经济增加值考核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有利于国企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国企增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二是有利于国企进一步做强主业;三是有利于遏制国企投资冲动,合理控制风险。它不仅考虑利润,也考虑到了资本成本。
根据这一评价体系,并非收入、利润越高的企业就是越好的企业,还要看它真正的价值创造能力。该考核体系配合《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为目标的国有企业重组已经渐次推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传统的发展方式投资过重、消费过轻,当投资驱动必然向资本密集型的重型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倾斜时,发展重点是重型制造业和基础设施,而这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却不能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能够创造足够就业机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却长期落后。
现在的情况是外部需求疲软,国内产能过剩,由投资和出口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一方面是国企在投资增长过程中不断壮大,另一方面是产能过剩的顽疾伴随而生。因此,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作为国企改革下一步的重中之重,让宝贵的资源不要再为了单纯的增长而流向过剩的落后的领域,必须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而不是强调任何一个领域做大做强。
国资委成立以来,针对中国企业行业分布过宽,部分企业主业过多、主业方向不明,资源配置不合理,资产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以核定主业和推进联合重组为主线,推进中国企业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
在国资委成立之初,一直表示要将中国企业调整为30到40家,后来又表示2009年要调整到80到100家。过去一年,共有9组20户次中国企业进行了联合重组,目前户数已调整减少到128家。
可见,国企兼并重组任重道远。最近获得国务院批复的“国新资产管理公司” 将成为国企整合重组的加速器。据称,该公司可提供一个专业化的平台,实现将十几家或几十家业务有互补或有其他关联的国企资产打包装入该公司,大大降低国企重组困难。
中国企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越紧迫,资产变动将越频繁,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越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国企业中80%资产已经进入资本市场,部分资产上市或控股的子公司上市的大中型国企共有36家,其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80家,这部分国企成为整合的重点,也是推进的难点。
“突出主业、分离辅业”一直是国企整合的主导思想,国资委近日印发《中国企业2010年效能监察工作指导意见》,要通过多方面效能监察切实防范国企非主业投资风险,并围绕企业重组改制、结构调整、产权交易中的突出问题开展效能监察。
可见,国企重组且行且变。“先前我们的经济发展得过快过急,很多问题还来不及解决,现在正是纠正结构不平衡问题的好时机。从这个角度来说,后危机时代的到来是危更是机。”谭雅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