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一个允许人们成为永久城市居民的计划。该计划将有助于消费,因为它将让数千万人士获得更稳健的社会基础,打消一部分导致他们倾向于储蓄的忧虑……改革户籍制度不是万能药。但是,如果管理得当,这将是一项正确之举。——英国《金融时报》评论中国刺激内需的举措
为了改善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中国的教育体系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技能,而这些技能是就业市场所认可的。另一方面,还需进行金融领域的改革,比如放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规制,因为这些企业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纽约时报》7日发起专家讨论,分析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中国“两会”接近尾声,但国际媒体对这一中国政治大事的高度关注却没有降温,此次两会对议题争论的升温,以及人大代表通过微博与民众互动,都成为外媒报道的焦点。
批评和争论开始增多
韩国《朝鲜日报》的驻京记者观察到,今年中国两会上出现了过去少有的批评和争论声,这推动了“两会”氛围升温。
美国媒体则注意到此次两会中“微博”的作用。“在这场中国年度最大的政治事件中……一些人大代表进入“微博”的世界,广大公众因此得以观察权力中心的运作情况。
“这一次两会,不少代表和委员前所未有地使用微博发表简短的网上评论,许多代表主动接受民众的检验,和网民们聊天互动,他们的微博言论甚至能制造一些新闻。”报道说。
和风细雨式的渐进改革
新加坡《联合早报》则关注中国选举法的修正案。该报评论道,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将迎来“同票同权”的新时代,这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中国现代史上,最不缺的是暴风骤雨般的激进革命,而很少有和风细雨式的渐进改革。而后者显然更符合当代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不违背现代社会的文明精神。”
日本主流大报《朝日新闻》与《读卖新闻》上周也先后发表社论,阐述各自对中国两会的看法。《朝日新闻》社论关注两会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社论称,世界所高度关注的中国经济,不仅在于是否保持发展,而是是否能健康的发展。社论称,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即为改革分配制度,社论援引温家宝的话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体现。”社论还认为,中国经济实现持续的发展,也正是进一步推动改革的良机。
日媒体关注农民工待遇
《读卖新闻》的社论同样将焦点放到经济问题上,社论认为,2010年中国要继续实现快速经济增长,一方面要继续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须防止泡沫,这一两难的局面,将使得“2010年成为中国政府掌控经济难度极大的一年”。
此外,社论还认为,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必须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社论尤其提到进城务工的上亿农民,“因为存在户籍制度,这些农民工在城市遭遇无法享受社会福利等不平等待遇,为了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定,必须采取根本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吴妮)
2010两会发布台
2010两会热点关注
两会高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