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长春天元商厦早有火灾隐患 毗邻商户直言谢政府

来源:城市晚报
2010年03月31日01:52
推着小车运送货物董竞琦/摄

只要有活干就挺高兴吴然/摄

商户们关注火灾报道董竞琦/摄

货物摆到路边董竞琦/摄


  实在难舍掘金处女地

  20年来从光复路走出了千个千万富翁,更有无数商户通过在这里打拼拥有了红火的生意,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在光复路经营五金电料生意的王子鸣在光复路打拼10年,从给人送货干起直到今天,年收入在十万上下的他,说自己才刚在光复路落下脚。在天元大火之前,王子鸣也还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王百万”之梦……

  新闻背景

  光复路市场成立于1982年,纵横14条街路,曾在全国十大市场排名第四,和北京的秀水街齐名。和净月潭、伪皇宫一样,是长春的城市名片。

  在光复路市场,平头百姓生活中需要的零零碎碎,花不了多少钱就都能置备齐了。在长春人心里,光复路市场的东西不一定物美,但一定价廉。锅碗瓢盆、五金调料、烟酒糖茶、鸡鸭鱼肉、时鲜果蔬……光复路的货品包罗万象。目前,光复路在册商户2900有余,包括游击式散户,有近万商户活跃在该商圈。

  在光复路市场最繁荣的时候,东北三省的客户都到这里来进货。光复路由六大商城支撑,其中包括天元商厦、庆丰大厦、东北电器城、国贸批发商厦、吉家商城和114轻工批发组成的颇具规模的大型批发市场,加上周边散户门市,构成光复路商圈。

  老商户不想搬怕丢客户群

  30日清晨4点,光复路再次醒来。伴着大火的夜晚过去后,光复路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熙来攘往。还有人踏着泥水路奔忙着,还有人就着豆浆嚼着油条……

  惟一不同的是,人们的鼻腔甚至是思维中,都充满了焦糊的味道。但是这种味道,基本没有打乱人们的步伐。“光复路”式的生活依旧继续……

  4点30分,王子鸣打着哈欠,打开了自己的店门,不远处的天元商厦还在冒烟。王子鸣现在和别人合租一间商铺,经营五金电料。今年是他做买卖的第10个年头。不一会儿,就有顾客上门,王子鸣熟稔地和顾客打招呼,熟练地写货单,麻利地装箱。王子鸣说,现在来店里的都是半生不熟的主顾。“熟人都是直接打电话叫我发货,然后直接给我账户打款。”光复路所有商户都是这么做的。王子鸣在光复路打拼10年,从给人送货干起直到今天,年收入在十万上下的他,说自己才刚在光复路落下脚。

  在光复路和王子鸣经历一样的人太多了,他指着对面的毛巾批发和隔壁的劳保用品店说,这几个店的老板,都曾是和他一起拉脚的同行。现在大家的生意都算是步入了正轨,但还是和人家那些起家早的没法比。从王子鸣10年前第一次踏进光复路的时候,耳朵里就都塞满了各种百万富翁白手起家的故事。在天元大火之前,王子鸣也还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自己的“王百万”之梦。

  而对于新光复路市场,王子鸣十分“不感冒”。王子鸣说,他很早就收到过新光复路市场发来的传单,但是收到一张他撕一张。“我不会去的。”王子鸣认为,虽然光复路环境差点,但是这毕竟是自己一路打拼出来的地方,他肯定不干。但是王子鸣坦言,自己选择不离开光复路,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怕损失客户群。“一换地方,很多外地客户肯定找不到我。”

  对于是否将店面搬到新光复路的问题上,记者采访了很多店主,他们的反映和王子鸣基本一致。

  经营干鲜调料的周明水说:“打死不去!”

  经营毛巾的刘明丽说:“要搬家,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不去,不去,我哪也不去。”

  经营体育用品的周扬说:“搬家?这房子是我买的,我往哪搬?”

  ……

  老主顾不愿搬从头来太麻烦

  5点40分,在旅店里出来之后,在大安市经营了一个食杂店的潘红来到了光复路。潘红说,在开食杂店的这7年中,他每年都得来长春20次以上,但是他只对两个地方熟,一个是火车站,另一个就是光复路。

  他说,来光复路之前,他都要看看天气预报,然后决定穿什么鞋子。就比如这次来,他特地找了一双旧鞋穿上了,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个时候光复路这一圈肯定全是泥。

  潘红在黑色塑料袋里拿出了一打“笔记小条本”告诉记者,这种一块钱批发的本子,回到老家,能卖两块。

  潘红已经是光复路的常客了,虽然一些东西可以打电话叫批发点直接发货,但是一些时髦的东西,比如非主流的圆珠笔还是要随时到长春来选择样式。就像当年《流星花园》最火的时候,他会特地起大早,为批发到一张言承旭的贴画来光复路排大队:“不早来不行,毕竟整个吉林省都在盯着这点东西呢。”

  潘红昨天来长春之前,就知道天元商厦着火了,所以他这次来批发饭缸、洗脸盆、相框这些东西的计划临时搁浅。“也不知道他们咋样了。”和很多进货人一样,潘红都是习惯只记住进货商家的地址。所以这次他会在长春多停留一天,看看能不能找到价钱相当的这几样东西。“着了这么大的火,光复路能不能搬家啊?”潘红说,他很早就听说新光复路市场的事情了,一次坐客车,他也远远地看了一眼新光复路市场。“确实比现在的光复路要规整,但是离车站太远了。”潘红担心,如果真的因为这场大火,光复路彻底搬家了,那么他来长春进货,就要像7年前一样,重新开始了。因为他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寻找这些商家在新光复路的具体位置,这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复路还是别搬最好。”潘红这样说。

  老住户不能搬根在光复路

  “在吉林省要说有人不知道长春光复路,那可真是不可思议,你说呢?”在天元商厦后身开食杂店的贾大姐,50多岁,为人开朗热情,她是土生土长的光复路人。

  在批发店林立的光复路商圈,贾女士经营的食杂店堪称另类。但是贾大姐的创业轨迹依旧是光复路模式。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结婚之后家也安在这里。“光复路这20多年,我全都看在眼里。”贾大姐回忆,上个世纪70年代末,光复路一代,就有一些小商贩在这里摆摊,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她经常去买针头线脑儿和纽扣之类的,没过多长时间,生活中需要的零零碎碎的小物件,就都出现了。再到后来,光复路市场形成之后直到现在,整体格局就没发生什么变化。儿子6岁的时候,就一个人蹦蹦哒哒地出去帮她买个盐打个醋的。

  贾大姐说,那时候来这里摆摊的基本都是农村人,在加上天天风吹日晒,基本上都是风尘满面的。贾大姐坦言,自己也曾经有点瞧不起他们。但是没过几年,光复路的第一批创业者都赚到钱了,这让当时抱着铁饭碗的贾大姐有些羡慕了。“你说我们一天穿的溜光水滑,但是兜里没钱啊,那滋味自己心里是知道的呀。”经历下岗后,贾大姐也开始做起了小买卖,日子自然也就比过去好,她这才知道光复路人就应该这么活。而且,她在农村的亲戚朋友都以她住在光复路为荣,认为这里是最繁华的地区。贾大姐说:“不管咋说,这里确实热闹,想买的都有,这是别人羡慕我住在这里的原因,住在这里真的习惯了。”

  光复路创造富豪传奇的热土

  在日用品批发一条街上,尹先生说,自己是小户,和其他三家合租门市,共同承担着一年3万余元的租赁费用。他称自己是光复路里小打小闹的小鱼小虾的代表,因为真正的富翁们基本都在天元商厦里。像他这样的散户基本都是近几年或近十年才踏入光复路淘金的。

  光复路市场是吉林省民营经济的摇篮,20余年光复路已经培养出三代吉林商人。据不完全统计,20多年来,从光复路市场走出的身价千万的老板已近千人。光复路“酒王”王学君1990年,因为单位不景气,他到光复路东侧租了一个只有4平方米的偏厦子,和爱人一起倒班看烟摊,夫妻两人两年没在一起吃过饭。天道酬勤,王学君成为光复路烟酒大亨。还有靠卖花生米两年就赚20万的白长喜,都是光复路里赫赫有名的富人。而吉林已故商界名人史连发当年就是和妻子在光复路卖钉子起家的,他俩一直是光复路人的骄傲和传奇。

  程凌哲闫纪杭蔡铮王秋月实习生刘诗尧/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