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其信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前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专家
贾新光汽车业界知名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
13重点区域停车位涨价,这是北京推出的首个经济缓解拥堵手段。但是,首个价格调控手段是否能够达到官方预计的效果,业内专家观点不一。
“价格调控最适北京”
对于涨价方式能否起到缓解部分路段拥堵的作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教授史其信表示,停车费上涨之后,没必要进入中心城区或不急于进入中心城区的私家车主,将放弃进城计划。而进入中心城区办事、购物,尤其是自驾车上下班的驾驶员,极有可能改变出行方式,车停地铁站附近的停车场,改乘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因此,一日路况不能反映交通流量的真实情况,缓堵效果将逐步显现。
史其信认为,与尾号限行这样的行政性强制手段相比,通过价格调控缓解交通拥堵,是最适合北京的做法。
“虽然不能治本,但是不失为一个权宜之计。”据其介绍,日本、其他国家的价格调控手段,从车辆购置覆盖到车辆使用,买车要交高昂车辆购置税;进城要交通拥堵税;停车要承担昂贵的停车费。国内大城市虽然已开始研究多策并举的价格调控手段,但因担心遭到车主的强力反弹,都不敢率先“示范”。但是,多策并举确实能达到更好的疏解拥堵的效果。
“涨价缓堵效果微弱”
昨日是北京实行重点区域递加停车费的首日,措施本意是减少市民不必要的驾车出行,可昨日路况却没有什么明显改变。分析了北京昨日的路况,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认为,“这就是停车费上涨缓堵效果的缩影。”他认为即使推行一段时间后,情况还是一样。
贾新光认为,尾号限行实施后,很多车主立即采取了选购第二辆车的应对策略,停车位涨价也会带来相同效应,“办事、购物的人影响都不大,特别是购物,消费就能免费停车。”他说,受到限制的主要是上班族,可毕竟公共交通不方便,一旦加班就要打车,所以,这些人很快就会找到应对策略,比如到周围小区、单位,蹭车位。
贾新光表示,施行一段时间后,车主将适应停车费变化,“跟油价一样,届时,停车费上涨带来的效应将更加微弱。”
所有价格调控手段,都是“卡”和“堵”,而这些都会被车主很快找到应对措施。贾新光以上海举例,上海一直征收几万元的上牌税,停车费早已调价,但是城市拥堵却越来越严重。采取的每一项措施,都没达到预计效果。例如,不少市民到周边城市上牌,回上海后照样上路。
“谁占用路网资源最多,时间最长,比如出租车、公车,就从谁入手。”他认为,这是北京缓解拥堵最迫切的问题,“奥运良好的交通秩序,"功劳"不仅仅是单双号,更在于封存了70%的公务车。上班族占用路网,只是一早一晚,而公车占用路网,却是整个白天。”
他建议,北京应该设定固定的出租车停泊站,顾客电话叫车,减少出租车的占路时间;限制公车出行。“此外,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所有环路,都是"先进后出",进口在出口前面,如果调个个,先出后进,让驶出环路的车辆优先,环路拥堵肯定有明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