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园内的草坪墙。 揭秘上海世博会低碳计划
“低碳世博”到底是个美丽的概念,还是真实的存在? 从概念到现实还有多远?
为什么要提“低碳世博”
2009年8月以来,继天平车险在国内第一个自愿购买碳指标后,一系列与低碳有关的消息连续爆出:
10月份,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对媒体宣布,已收到28家大型排放类企业递交的意向函,包括中石油、摩托罗拉、远大空调等要求加入“企业自愿减排联合行动”。
还有报道称,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将落实到产业政策。
2009年6月和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把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还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对外承诺: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9年8月发布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中,特别肯定说:“上海世博会,在选址、筹备及举办的过程中,已经将节能环保作为重要的理念贯穿其中。”【详细】
按照上海世博局此前的预测数据,上海世博会将吸引来自全球的7000万人次参观者。而在这7000万人次参观者拥入上海的背后,一批此前不被注意的数字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如果参观者乘坐飞机前往上海,每人每公里将产生180g的碳排放,而如果是乘坐私人小汽车前往,平均每人每公里产生的碳排放将达到510g。事实上,已经有人士预测,世博会举办期间,80%以上的碳排放都是在参观者从居住地前往参观地之间产生的。
为此,上海世博会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及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使用,另一方面,启动了一项引导绿色出行的群众性低碳运动,而该活动的内容就是鼓励世博参观者自发购买碳信用额度,抵偿由差旅产生的碳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低碳世博”不再是一种理念的倡导,而是依托于“低碳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探讨,事实上,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已经成为企业所关注的新课题。在上海世博会赞助阵营中,也不乏众多引领低碳经济未来发展潮流,拓展绿色经营、抢占绿色产品市场的企业。
建筑和交通是目前低碳经济中发展最为迅猛的两个行业。据悉,上汽通用此前曾针对上海世博会的交通服务而提供约1000辆新能源汽车,大约有500辆车为超级电容车、纯电容车、燃料电池车,而剩余的500辆也全部都是混合动力汽车。经历金融危机重创之后的美国通用公司,针对于中国这个已经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意在借助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的特殊身份,全面展示其“低碳”新形象。
而同样作为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的西门子公司,旗下产业囊括了智能电网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和照明技术等多个领域。而西门子已经将这些最新技术不仅应用于世博园的各个角落,同时他们也盯上了作为世博园核心建筑的中国馆。【详细】
世博交通指南
轨道交通 4、6、7、8、9号线可直达世博园区。13号线为 世博专线,参观世博会的观众可凭世博会门票进入马当路站,经过安检后免费上车,直达世博园区。
世博专线 一是世博直达线,16条直达线基本覆盖本市对外枢纽和城市主要活动场所;二是世博公交线,世博周边20条常规公交线开设大站专线,中途设置1到2个停靠站;三是世博远郊接驳线,在金山、奉贤、青浦和崇明等区县的重要城镇,设置6条接驳线,将郊区客流驳运至 轨道交通7、8、9号线,通过轨交换乘直达世博园区。
水门航线 园外共设有4个水门,其昌栈、秦皇岛路、十六铺水门以团体为主,散客为辅,现场不设售票点,东昌路水门以散客为主。园内三个水门 (称M1、M2 、M3)分别紧邻园内L1 、L2 、L6轮渡码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