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志愿者收集6袋有害垃圾 政府部门无法处理

来源:新华网
2010年05月27日12:32
  广州:垃圾分类,从谁做起

  广州,这座大都市在去年因为大力推进垃圾焚烧项目而引发居民大规模抗议,从而引起全国关注。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垃圾焚烧首先需要运作良好的垃圾分类。而广州城作为国内最先试点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一边是垃圾焚烧项目上马的急切冲动,一边却是十年试点以来垃圾分类工作的缓慢推进

  6个大号的垃圾袋摆在办公室门口,进来的干部们都要下意识地跳脚绕开。在潮热的空气中,那6个大号的垃圾袋散发出淡淡的味道,那里面是有害垃圾。这里是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广州市城管委”)的办公室,专门负责固废垃圾的处理。

  这些有害垃圾在这里至少呆了二十多天,垃圾的主人巴索——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每周都来看望一次这些“宝贝”,他想追踪这些垃圾最终的归宿,政府将怎样处理这些棘手货。但几周下来,它们似乎在这里安了家。

  给政府“添乱”

  这6袋有害垃圾是番禺小区“绿色家庭”的产物。

  2009年,广州市要在番禺上马垃圾焚烧项目,番禺小区的业主们为此曾到市政府门前大规模“散步”表示抗议,最终由于政府和民众的“良好互动”,事态得以平息。但经由这一事件,业主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个共识:要让垃圾焚烧厂减少排放有毒物质,关键是要实行良好的垃圾分类。

  当时,番禺区政府颁布了《创建番禺垃圾处理文明区工作方案》,承诺“用半年时间进行垃圾分类大讨论”。为了积极配合政府的垃圾分类政策,番禺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垃圾分类的志愿者组织“绿色家庭”的成员们率先开始行动了。他们有近百人,主要是三十岁左右的白领,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他们迫不及待地编写《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推广指南》,印成A4的传单,在番禺的各个小区散发,并征集志愿者。

  在传单里,志愿者们用图表标注着各类垃圾的收集方法。比如,在有害垃圾类别里,有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药品、化妆品、杀虫剂、油漆等图例,并注明要“单独收集特别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对应的分类垃圾桶是红色。

  3月21日,“绿色家庭”第一次大规模征集活动从祈福新村开始。一周后,行动扩散到了番禺的好几个小区,大约有2000户绿色家庭参与到了行动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业主都理解志愿者们,在他们看来,“没有接到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不好擅自行动。”

  单单是有害垃圾,志愿者们就集中了6大袋子。这些东西颇为棘手,废品回收站不敢要,自己又不好留,于是只能给政府“添麻烦”,干脆送到了负责垃圾处理的广州市城管委。

  按照志愿者们的想法,既然要推行垃圾分类,最首要的,就是要把有害垃圾分离出来,因为这些既不能生物处理,也不能焚烧。但没想到的是,这6袋垃圾就此开始了它们的“试金石”之旅,一“试”之下,志愿者们发现,广州市的现有垃圾分类体系其实运转不灵了。

  有害垃圾,谁说了算

  4月23日,志愿者巴索和“樱桃白”用旅行箱把6袋有害垃圾拖到广州市城管委。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当时就眉头一皱,这是个烫手的山芋。他硬着头皮接过垃圾袋,回复说:“我们会转交给环保局,有害垃圾处理归环保局管。”

  广州市城管委是大部制改革中新组建的职能机构,成立于2009年11月,每月23日为他们的接访日。巴索是接访日的“老面孔”,每一个接访日,巴索和他的朋友们必定去和接访者谈广州市的垃圾究竟该如何处理。

  现在这6袋有害垃圾的去向成了巴索新的诉求,他希望借此“敦促政府”,能够尽快完善有害垃圾的终端处理。

  “这些有害垃圾很有代表性,我就是想知道,广州市实行垃圾分类试点这么多年,究竟是否已经建立起一套机制。如果这些垃圾有归宿了,那咱们的垃圾分类才有进行下去的可能。”巴索说。

  事情显然没有那么简单。离开广州市城管委之后,巴索查阅了相关文件。他发现,垃圾分类归城管委管,有害垃圾的处理却归环保局管,可回收垃圾归供销社管,过期药品属于药监局管。在番禺,市政园林局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国土房管分局负责协调小区物业。

  让巴索头晕的是,一袋垃圾背后竟然是这么多部门,谁说了算呢?

  这一问题由来已久。2000年全国有8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其中主导部门是建设部;制定政策的是发改委;具体管理资源回收产业链的却是商务部;而垃圾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又归环境部主管。多个“婆家”的结果就是,垃圾处理难有统一的规划。最终,当年全国8大城市的分类试点,不到两年时间,就“流产”了。

  4月29日,《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和巴索一起来到广州市城管委,那6袋垃圾仍然规规矩矩地躺在地上。负责接待的唐姓工作人员说,“我们已经给环保局发函了,目前还未接到回函。接到回函后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一定让你们知道这些垃圾怎么处理了。”

  5月8日,当巴索又一次来到广州市城管委,那6袋垃圾赫然还在。工作人员的解释是,城管委只管垃圾分类,不管有害垃圾的处理,“我们不是主管部门,所以要等环保局的回复。一般他们还要研究。”

  “步伐比蜗牛还慢”

  按照有关规定,这6袋有害垃圾显然是“从生活垃圾中分类回收后”的产物,应该“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但问题是,对从生活垃圾中分类出来的有害垃圾,广州市显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早在2003年,广州市就开始筹建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这是当年广东省“十大工程”中的重点环保项目之一,还被列入世界银行贷款备选项目,2004年就已通过世行组织的评估。据2004年12月的《广州日报》报道,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国家审批。一期计划投资1.7388亿元,填埋场库容量15万立方米,工程计划于明年12月竣工。”《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称,“广州将投资6亿元,于2008年建成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

  但最终,这个废弃物安全处置中心却姗姗来迟。在2010年的一份公开招标中,这个处置中心的预计竣工日期为2010年12月30日。

  这使得志愿者们将怒火烧到了政府头上。他们纷纷抱怨政府“配套处理不够”, “步伐比蜗牛还慢”。

  如今,番禺越来越多的小区业主也抱怨,自己走在了政府前面。“即使送去了,你也知道,政府不会给你分类回收的。那我还分类干吗?”

  在广州城管委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副处长刘国柱看来,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最大的瓶颈是,“很多人并不能像自己说的那样去执行。”曾经有一项民间调查,90%的民众支持垃圾分类,但也有90%的人不会分类或者懒得分类。

  但现在看起来,这6袋垃圾似乎“试”出了看待这一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当居民愿意进行分类,“做好了我们该做的事情”,“政府是不是也应该做好他们该做的事情?” 巴索说。

  2009年年底,从市环卫局局长升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吕志毅表示,广州垃圾分类仍处于“初级阶段”。

  事实上,十年前,广州就开启了垃圾分类的尝试。2000年全国的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中,广州就是其一。也因为相关经验,广州主编了分类标准,由建设部作为国标颁布实施。然而,作为国内最先试点垃圾分类的城市,这个城市依旧没有实现从源头上的“垃圾分类”。而在全国,真正从源头实现垃圾分类的大中型城市至今还没有。

  这个城市拥有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垃圾分拣中心,引进了法国固体废弃物分拣打包流水线,但每天只可分拣回收垃圾300吨。从效率来看,这与广州每日产生1.78万吨的日常垃圾,相距甚远。

  但在广州市环卫局副局长张建国看来,广州目前的垃圾分类已算不错,“物品从成为垃圾开始,直到倒入填埋场,最少已经经过三次分类,已经做到非常细了。”

  在新一轮的垃圾分类试点中,广州市政府明显地加大了宣传力度。在距离市城管委不远的公交车站的宣传栏里,写着大大的“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标语。而在城管委的办公室里,那6袋有害垃圾却依然散发着淡淡的味道。

  一只挂钟

  事实上,政府的努力持续不断。2009年底,番禺区政府确定了三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分别是洛浦街海龙湾小区、桥南街华景新城小区和市桥实验小学。

  但直到2010年4月之前,区政府除了在上述小区增设分类垃圾桶、在小区内打出“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以外,并无实质性的进展。

  广州市政府用来作为垃圾分类经验推广的是越秀区的东湖街。2009年5月,“分类得”公司进驻东湖街的五羊新城,一支仅有23人的环境服务队伍开始主导这里的垃圾分类。

  “分类得”公司总经理杨静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创业初期,“宣传找环保局和教育局,垃圾分类找环卫局,拨款找科技局,下岗工人找劳动局。接下来,就靠自己了。”

  杨静山说,“我们就是告诉居民,把臭的放在一个桶里,不臭的放在另一个桶里。”然后定期上门回收。到目前为止,已有5个大型服务社区、8000多户家庭参与他们推广的家庭垃圾分类,成果是“每天回收再利用资源3 吨,为社区居民增加月收入2.74 万元”。他们还发放了“爱心环保卡”,工作人员定时上门回收再生资源废品时,将可利用的废品折合成现金或爱心积分卡上的积分,居民可凭积分到粮油超市兑换大米、食油或者牙膏。

  在杨静山的想法中,政府和居民都把垃圾处理看作是公共事务,但在企业家眼里垃圾处理是循环经济。“只要有利润,就会有企业进来。现在,垃圾分类回收的市场非常大。我不讳言,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挣钱的,我至今投入了不到100万,但回报很大。”杨静山说。

  他反而不希望政府过多地主导这个事情。“只要行政单位能配合,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够了。” 现在,这支环境服务队伍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人。

  但有害垃圾依然是个问题。对于回收有害垃圾,杨静山称,“这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显然,“分类得”公司也拿有害垃圾没办法。

  试点后,东湖街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广州市垃圾分类的典范。2010年1月25日,广州市城管委在东湖街举行了隆重的全面推广垃圾分类启动仪式。

  巨大的市场吸引了新的企业进入。4月15日,番禺区城管局、洛浦街道办邀请巴索和海龙湾的业主开会交流垃圾分类事宜,决定将中创沃德公司引入海龙湾小区,由该公司“无偿向海龙湾每户提供一个储物箱和一个厨余食品垃圾桶,收集厨余垃圾”。

  “对企业来说,番禺(对垃圾分类)的民意支持就是一个无形的市场。”中创沃德总经理段德连说,“有了民意的支持,政府才会接触我们的方案,然后才有试点。”

  4月26日,海龙湾垃圾分类试点启动仪式正式举行。不到两小时,共有270多户人家和中创沃德公司签约。

  但隐忧仍然存在。广州市城管委的刘国柱坦言,垃圾处理是一个特殊行业,涉及公众利益、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具有公益性质,而企业化的运作最终追求最大利润。对于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的那6袋有害垃圾,企业并没有动力去收集和处理。这样的矛盾,最终只能通过立法来解决。

  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上通过了《广州市2010年度立法计划》,垃圾分类名列其中。

  一边是垃圾焚烧项目急切上马的冲动,一边是十年试点以来垃圾分类的缓慢推进。最新的消息是,巴索送到市城管委的那6袋有害垃圾,在广州市的现行垃圾处理体系下,仍然还没有寻找到真正的归宿。它们在市城管委的办公室里“与公务员为伴”近一个月后,被运到环卫系统的一个洒水车队,暂时封存。

  不久前,有志愿者给广州市城管委送去了一只崭新的挂钟,希望后者能明白他们的心意:“时光流逝,垃圾分类不能再拖。”而城管委有关负责人也承诺,会把这只钟挂在垃圾分类处的墙上。本刊记者/王婧(发自广州)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黄珊)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