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国资大员聚会义乌_或启动县级国资大改革
汪时锋
5月27日,全国省级国资委的主要领导悄声来到了浙江省义乌市赴会,会议的日程表上并非写着学习民营经济发展经验,反而向这个民营经济明星城市问道国有资产管理。
这是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第一次全国县级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现场会议,连出席会议的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感慨,这是他加入国资委后首次在县级城市参加的全国国资会议。
之所以选择义乌,是因为国务院国资委在这里发现,曾经被认为已经退出了的县级国有资产在这里不仅存量庞大,而且在带动地方经济方面作用突出。借道义乌经验,国资委对县级国资的改革大幕可能就此拉开。
被重新发现的县级国资
“曾经有不少同志认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只明确建立中央、省、地市三级监管机构,县级国有企业主要的任务是退出,而且县级国有资产总量很少,很难发展壮大,”黄淑和在会议上说,“当时没有明确县一级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并不是县级国有资产不需要监管,主要是担心下放到县一级,管理和监督难以到位。”
但在义乌市,截至2009年底,义乌国资共涉及经营性企业26家,资产总额260.7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11亿元,其总量不亚于一家中小型的中央企业。这一数量让国务院国资委在最初考察义乌时吃惊不已。
而按照记者获得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6年,全国3003个县共有国有企业4.1万户,总资产为2.9万亿元。
国资作用之辩
金华市副市长、义乌市市长何美华对记者表示,从1996年开始,义乌也把二轻局、商业局、物资局等承担经济职能的行政机构成建制地转为经济实体,也曾通过“三买断、一保障”对全市200家国有集体企业实施改制。
但在经济发展之后,义乌市政府开始重新思考国有资产的地位。义乌经济的核心在小商品市场建设,浙江中国小商品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波成对记者回忆说,由于当时政府还未能达到对该公司绝对控股,分散的决策权限制了小商品城发展对整个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政府也缺乏调控抓手。
从绝对控股小商品城到发展出四大市属国资公司,义乌市的国有资本出现了迅速发展,但又谨慎地维持着发展边界。国有资本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于为民资发展建设平台,同时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预防与民争利。
何美华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有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政府果断要求国有企业拿出2亿元成立应急周转基金,为困难民营企业雪中送炭。吴波成则提到,为应对金融危机,当时政府也要求小商品城压缩利润、降低租金,确保租户安全“过冬”。
国资委定调因地制宜
记者注意到,对于义乌经验能否并如何借鉴,在各省的国资大员中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一位地方国资官员表示,不同于义乌较大规模的国资存量,全国县级国资普遍存在国有资产规模小、管理部门多,参与竞争程度不高,政资不分、政企不分、职能交叉、行政干预普遍,这都是地方国有资产监管的难题。
黄淑和认为,国有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具有重要作用。从各地来看,县级国有资产存量并不少:除现有的一块外,政府对公共设施的投入会增加一块,行政事业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会转化一块,国有资产通过经营运作也会放大一块。各地都应该发展培育一些优势企业,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据记者了解,通过国资系统强化县级国资监管或许还有一些瓶颈需要突破。比如,目前各地的县级国资由于规模较小,基本归口在财政系统下,没有专设的国资监管机构。按照《国资法》的要求,选择谁来管理地方国有资产是地方政府的决策范围。这意味着,国资监管延伸到县级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同时,较为分散的县级国资也需要各地探索出不同的监管模式。
黄淑和表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监管应该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将出台县级国资监管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