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斌 本报通讯员 李仕欣
2000年1月,于新壮“临危受命”,出任山东省荣成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是:荣成市1999年平均犯罪率(刑事案件发案数/10万人口)为277,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
而如今,当于新壮再次谈到荣成市的平均犯罪率时,口气明显轻松:2009年,荣成市平均犯罪率为132,比10年前大幅下降。与此同时,荣成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4年保持在96%以上,基本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荣成公安是如何做到的?于新壮又有何妙手回春之法?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案件再小领导也要到场 于新壮上任后,在抓大案的同时,着重提出要破解大量“小”案。
“大案影响稳定,小案联系民生,二者缺一不可。”于新壮告诉记者,市公安局党委要求,案件再小,派出所等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也必须到场,立案、勘查、笔录一个程序都不能少,而且要研究好怎样“堵小患、办小案”。
例如2000年以前,荣成摩托车被盗频发,年均700多辆,虽不是大案,但市民深受其苦。这类案件大多是外地盗窃专业户所为,属于典型的流窜作案,尽管刑警加强侦控、派出所加强巡防,但摩托车机动灵活,一到田间小路警车就难以赶上。为此荣成市公安局采取了“以快制快”的非常策略,适当调配交警力量,赋予其查卡缉捕职责,并配备十余辆大功率摩托车、对讲机,发现窃贼后迅速追堵。在打掉一个个犯罪团伙后,“专业户”们闻风而逃,此类犯罪迅速减少。
同时,为促进基层积极化解矛盾,2000年,荣成市公安局全面开展了派出所调解室建设。2007年,又提出了“调解进驻警务室”的新思路,在警务室设立调解室,社区民警担任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或委员。目前,全市已有151个警务室完成这一建设。
青渔滩边防派出所陈庆是清河警务室警长,也是清河村村委委员、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至2006年,清河村每年的发案数都在30起以上,而他驻村后,2008年便降为17起,2009年降为12起。狗踩庄稼怎么赔、前后邻为盖房子屋檐高低争执怎样处理……每天都有村民来找他寻求帮助。
以心换心破获一批积案 2006年年底,林鹏任荣成市看守所所长。到任后,他首先做的事却是当农夫、羊倌:平整院里的土地、种菜,想尽办法改善在押人员的生活。当一些体质不好的在押人员喝到羊奶时,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林鹏说:“犯罪的人也是人,人性化管理要求我们首先要把在押人员当人对待。绝大部分犯罪者尤其是初犯者,在踏进监所大门时会产生很强的悔罪心理,是实现转化的黄金时间。看守所不仅要看好他们的身,更要唤回他们的心。”
以心换心,2007年至2009年,荣成看守所被关押人员共提供线索1220条,由此破获案件达到718件。
以主动警务占破案先机 近年来,荣成市公安局依靠多方位的信息研判与推进“一警多能”信息共享,以主动警务占据先机,初步形成了破案率上升、犯罪率下降的良性循环。
2000年至2009年,荣成市刑事案件发案数为11120起,破案数为11224起,破案数略大于发案数,公安工作掌握了主动权。
2008年5月14日一上班,巡警一大队内勤就将网上收集的信息报给大队长梁德明:前一天,临近的文登市发生两起用开锁工具打开防盗门入室盗窃的案件。根据流窜犯罪的特点,梁德明判断其极有可能到荣成作案。于是发布了预警信息,并组织50个便衣小组在各卡点严密防守,很快抓获了两名到达荣成仅1小时、作案仅2分钟的青年男子。
为及时掌握信息和准确研判,荣成市公安局于2003年成立了专门的情报信息研判中心,并建立了“日分析、周研判、月预测、季考评”的常规化信息研判机制。
于新壮说:“信息战也是整体战,当前形势下,打击犯罪不能只依靠刑侦单枪匹马,需要各警种万箭齐发。”为此,荣成市公安局将“一警多能”、“一警多用”作为各部门年终考核的最主要依据,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明确分工:派出所民警注意在治安管理中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巡警注意在巡逻中发现可疑人员;交警通过查纠违章发现可疑行为;户籍民警在日常管理中搜集犯罪信息;看守所和拘留所对在押人员进行攻心教育、深挖余罪。
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荣成市非刑侦民警破获刑事案件数占全部刑事案件发案数的比例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有力保证了荣成市公安局整体破案率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