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二手中介掀起“关门潮”
准入门槛过低使得门店开关成“平常”
时报记者 田小园 实习记者 盛林英
自楼市新政出台以来,市场成交量大幅下降,二手房行情冷清。成交量极度萎缩,使得不少二手房中介公司举步维艰。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维持一家门店的运营(包括员工工资),一个月最起码要6万元。也就是说,一家门店一个月最起码要做6单生意才能维持基本运转。
“现在的实际情况怎样呢?不要说6万元了,最近的这一两个月,杭城平均每家中介门店每月连3万元的收入都很难达到。”有些小的中介公司,甚至颗粒无收,自然难以为继。
无奈之下,一些房产中介门店关门谢客、裁员瘦身,很多房产经纪人索性转行投奔其他行业。
入不敷出,中介掀起“关门潮”
有数据显示,5月份,杭州佰年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交易0套;杭州宝汇不动产管理有限公司0套;杭州长圣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0套;杭州杭邦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0套……事实上“交白卷”的中介公司远远不止这些。
文一路中豪晴园小区门前的沿街商铺,地产中介门店一字排开。但是就在几天前,记者发现其中的一家21世纪不动产加盟店大门紧锁,店内电脑等办公设施横陈,门上张贴着商铺出租的告示。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生意惨淡,成本过高,实在无法维持下去,选择了关门。
无独有偶。地产中介集中的建国北路,不少门店已经关门歇业。而河东路上一门面房,在短短几个月内经历了几家中介不断进场撤场的尴尬局面。
如果说主城区内中介关门还只是少数现象,那么在周边几个板块内,停业、转让的现象可谓比比皆是。
滨江板块靠近区政府一带,仅瑞立中央花城周边关门的门店就有近十家。贺田尚城小区某品牌中介店门外,十几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索性集体打篮球打发时间。
下沙明泰房产置换公司的李圣苦叹道,“我们店5月份就成交了四五单生意,算下来人均交易半套房都不到。新政后,外地投资客明显减少,成交量大幅下降,附近小中介索性选择了撤离。”
除了这些一关了事的门店外,还有个别店正处在“进退两难”之际。“年后就一直在张罗开店,好不容易找到店面交了加盟费,房租、设备也都置办妥当了,结果市场不行了,直接把我刚开张的店面卡在‘冻结阶段’。”提到最近门店的经营状况,这家店的负责人频频表示“生不逢时”。
入不敷出,往往是导致中介门店关门的主要因素。
记者从一中介经营者处了解到,如果不算人工费用,仅是房租、水电、通讯费等等,市区一家近百方的门店平均运营成本在25000元/月左右。“偏一些的区域相对较低一些,但一般也要16000元/月左右。”
准入门槛低,关门成“平常”
综观历年来杭州楼市的几起几落,几乎都是热市下迎来一波开门潮,淡市下又掀一波关门潮。如2009年春节后楼市复苏,迅速扩张的加盟店占到绝大多数。当时有媒体统计,“半个月里新开门店将近有40家”。
“二手房中介是一个准入门槛比较低的行业,所以市场火爆的时候,中介公司的门店就遍地开花。”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租一间店面少则每月只需几千元,经纪人底薪也就几百元,一些小的中介公司甚至只需要一个固定人员守店就行了。这么低的运营成本,只要每日成交一两单生意,想要保本就绰绰有余了,所以热市下才会有那么多门店来分这杯羹。”
除此之外,记者还打听到中介行业内有固定的经纪人圈子。一位曾经从事过中介行业的老经纪人向记者透露:“比方说,某店开张时只需聘请一两位资深的经纪人作为固定员工,而这些经纪人会带几个‘徒弟’过来,‘徒弟’又再带几个‘小徒弟’。但是这些临时性的‘徒子徒孙’业务能力相对较弱,而且流动性更大。”类似的圈子给行业带来较大的不稳定性。
然而记者发现,虽然现阶段整个行业都很低迷,部分门店裁员瘦身,但是真正具有职业素养的经纪人依旧很吃香,不少大公司在这个当口还在招人。例如华邦地产大关店以及东新店都有大幅的招聘启事,我爱我家方面也表示一直都在招人。“品牌企业不会因为某段时间行业不好就减员,更看重中长期的行业发展前景和人才储备,而小公司恰恰看中短期的盈亏。”我爱我家的周包军表示。
市场火爆的时候有钱赚,很多中介公司及经纪人都高估了自己的生存能力。比如大量扩张对资金的要求,员工的职业素质是否过关等等,但是这些问题都会在冷清的市道下纷纷暴露,使得这些公司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生存问题。
中国指数研究院杭州分院研究总监曹旭东指出,楼市新政出台之后的这段时间,正是地产中介公司重新“洗牌”的时期,有的小规模中介公司“倒闭是肯定的”。“每次行业调整,就会有一拨中介关门。”,除了关门外,裁员、停薪留职、从严考核等等都是缩减营运开支的手段。在此环境下,资深经纪人跳槽去做网络置业顾问也是一个无奈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