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转型政府推手
从“无为”到“有为”:政府型开发公司、集体资产交易平台陆续登场
本报记者 李韵鹤 佛山报道
珠三角转型大潮汹涌而至。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佛山也在积极探索转型模式。
佛山的模式是,一方面,“就地”转型升级——企业总部留在本地,加工环节转移出去;另一方面,“造林引凤”——营造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但这些动作都无法回避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地方政府开始从“无为”状态走向“有为”状态:政府通过注资组建公有公司,农民将集体土地出租给开发公司。该公司负责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开发、策划、推广和管理等。
南海模式:产权先行
佛山的这场转型中,政府开始间接参与产业平台建设。政府角色得到重塑。
坐落在南海区桂城街道北约村集体土地上的瀚天科技城正是以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
瀚天科技城由南海区、桂城街道两级政府联合成立的开发公司负责开发,以向村租借土地的方式获得25年经营权。预计2012年全部完成投资,随后转入物业经营和维护。根据双方协议,25年后物业将转交村集体所有。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瀚天科技城在内的产业基地内部,分属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约1690公顷,占到了总面积的78%。如何在盘活土地资源的同时提升农村、农民的发展空间,也成为佛山城市和产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
以桂城为例,佛山一环两侧的9个行政村总面积26.91平方公里,在规划范围以内的土地面积16.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3万人。各村的收入来源以土地经营为主,共占总收入的71%。
但大多数村仍实行“一村多社”制度,其土地资产绝大多数集中于村小组。村民小组面临分红的压力,整合和盘活他们的土地难度比较大。而如果实行“一村一社”的一级经济制度,土地资产完全或绝大部分掌握在村委会,整合则相对容易。
“产业以村为单位较难做出规模和档次。”佛山市南海区委书记李贻伟此前称,要创新农村发展和管理方式,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这种模式,佛山开始大力发展都市型产业。并率先成为广东都市型产业基地的试点地区。
过去,很多的工业园区建设,多采用征地方式,割断了农村与产业发展的联系,农民难以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失去土地的农民,无法进入城市的经济生态,城乡统筹停留在一纸蓝图之上。加上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分离,难以有力带动城市化,拉大了城乡的距离。
“最重要是必须在开发过程中保证农民的收益。”南海区桂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志伦表示,项目的顺利开发有赖于政府与村委会结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政府介入可以提高招商档次,另一方面村民也可以从中得到租金,避免风险。
李志伦透露,按照桂城和北约村的约定,如果村里资金充足,还可以提前将物业购回,政府只收回成本。“这也给村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构建集体资产交易平台
为解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交易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本报记者了解到,佛山南海已在广东全省率先建立起镇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探索推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镇级交易平台建设,并今年从3月起,分别在丹灶镇、西樵镇和狮山镇进行试点。
此举翻开了南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新篇章。具体工作内容是,设立管理交易中心,建立完善试点村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和农村集体资产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制订相关工作流程和规则,指导农村集体资产按规定的程序和规则进场交易,审核相关交易方案、资格和条件,审核交易是否符合程序与步骤、是否依法依规,对进行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合同进行(分级)鉴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交易的档案管理等。
更具体来说,以丹灶镇来看,该镇一位官员表示,这个举措有利于将反腐倡廉关口前移,让集体资产交易在阳光下运行,有效从源头上遏制腐败问题发生。
他介绍,丹灶镇的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中心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全覆盖。将农村集体资产、合同和镇级公有资产全部纳入监管范畴。同时建立交易和管理两个平台,将资产管理、交易环节管起来,做到全方位、不留死角。
二是分级管理。建立镇、村两级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分别按照资产标的金额进入交易。
三是管理信息化。建立资产交易和管理两个网络系统,实现网上实时管理监督,提高时效性、公开性。
四是操作性强。将交易形式尽量简化,以表格及图表形式作指引,一目了然,方便操作。此外,采取价高者得的竞投形式确定受让方。
他进一步认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的设立,不仅将镇、村、组三级的集体资产集中纳入到一个大系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交易、统一监督,更重要的是有效实现了资产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创新了集体资产管理和服务机制,引导农村集体资产逐步走向市场。
同时,这个平台还规范了资产交易行为。让村民共同参与所有集体资产的出租、出让、转让等过程,让交易过程透明化,确保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不仅如此,这个平台还实现了农村资产价值最大化,增加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