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频现昭示勿过度开发地下
专家:属于地面塌陷,与地下水流失、过度开采煤矿等有关
记者 葛志浩
最近地球像一个空心球一样四处出现“窟窿”。一个个直径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的诡异巨坑接二连三地出现:4月27日凌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硐底镇红旗村、石垭村陆续发生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共形成27个塌陷坑。5月30日,危地马拉街头出现一个约60米深的巨坑;6月4日,浙江衢州高速公路出现直径8米、深度10米的大坑;6月4日,江西南昌市一处路面突然塌陷。同样是在6月,广西来宾良江镇吉利村的大山头下又塌陷形成了4个大坑……这些突如其来的现象,令不少网友联想起了电影《2012》里的“登船”一幕。不过,记者了解到,这些频繁出现的“天坑”其实属于地质现象,专家认为起因与这些地区前期干旱有关。
干旱天气促进“天坑”形成
继4月四川宜宾突现27个 “天坑”后,浙江、江西、广东等地也发生地面塌陷为坑洞的情况。 6月3日,广西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的大山头下又塌陷形成了4个大坑。距离村子最近的一个大坑直径有七八十米,深度有二三十米。巨坑出现的地方,大多在我国西南部出现大旱的地区附近,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对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周会群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地下的构成除了泥土和石块之外,还有不可或缺的地下水。水虽然处于流动状态,但在地下却能帮助泥石保持平衡,如果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在短时间内大量蒸发,就会导致地面失去下方的支撑而出现坍塌的结果。
专家认为,从去年秋季至今年春季,近半年的干旱在某种程度上对“天坑”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专家同时指出,根据地质学的定义,网络广为流传的“天坑”有点夸张,更确切的说法是地面塌陷。真正的“天坑”,是指具有巨大容积,陡峭而圈闭的碳酸盐岩层壁,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大“石头坑”。真正“天坑”的平均直径与深度均在100米以上,有的达到数百米,它是一种特大型喀斯特地形。
“天坑”出现与地震无关
不光是乡村及郊外,繁华城市也会出现天坑。今年5月30日,危地马拉的市区交叉路口就突然出现了一个深约60米、直径约为20米的巨坑。
在不少网友看来,这些“天坑”的出现,会不会是地震的先兆?
对此专家指出,若“天坑”与地震运动有关,那么其分布应有较强的方向性,而且应当和地震同时发生或发现在地震之后。可是现在的“天坑”分布很零散,当地也无地震现象,这就无法为“‘天坑’是地震造成”说法提供有效的证据。此外,危地马拉的专家也认为,当地出现的“天坑”与地质构造改变毫无关系,很可能是水流冲刷侵蚀所致。
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地质学家格乌泽也认为,能够导致水流入地下土壤的任何因素都能加速陷坑形成。在很多城市,下水道、光缆等公共基础设施埋入填满松散料的沟槽内,这些充填料会随时间推移被最终冲走。 “‘天坑’的出现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护地下水资源,不能过度开采。 ”地质专家表示,除了过度抽取地下水,过度开采煤矿等行为也会造成地面沉降,此外,如果对地质了解程度不够,不恰当地开挖地下隧道、地下铁等做法也会造成“天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