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观察与思考 > 观察与思考

中国“知识人”的困境

来源:《观察与思考》杂志
2010年06月30日10:58

  中国“知识人”的困境

  ■杨黎光

  那年回乡,从深圳坐飞机到合肥,然后乘车回安庆。从合肥到安庆中间经过一个城市叫桐城,正是中午,朋友建议在这儿停车吃一种本地的特色菜--“水碗”。“水碗”跟传统的中国菜做法不同,它不用油炒煎炸,而是整桌菜无论荤素都是一碗一碗用水蒸出来的,所以叫“水碗”。我以为这是一种新菜式,因为它非常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清淡、少油、少盐,并且较好的保留了菜的营养价值。我想,这一定是讲究吃,又懂得营养的人摸索出来的一种科学的做菜方法。可是饭馆的张老板却告诉我:“这是老辈们传下来的,很有些年头了。”也许他看到我的讶异,就接着解释说:“别看我们桐城是个小地方,历史上可是出过很多名人和大官。桐城派散文八大家你知道吗?方苞、刘大魁、姚鼐都是我们桐城人。就是我们张姓祖上也出过一位伺候过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皇上的宰相。” 张老板的意思很明白,桐城出文人出大官,怎么会不懂得吃?

  这段时间我正好在看清史,于是就问:“你们家这位祖上是不是叫张廷玉?。”

  张老板惊讶地望着我说:“对对对,就叫张廷玉,你知道?”

  史料上记载:张廷玉,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雍正皇帝临终,命其为顾命大臣,死后配享太庙(即进入皇帝的家庙,到地下去陪伴皇上)。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张廷玉一人。晚年八十岁的时候,告老还乡回到桐城。公元1755年,张廷玉卒于故里。享年83岁。”死后就安葬在桐城郊外,其坟墓虽在文革期间遭红卫兵破坏,但现被当地政府保护。但我不能确定这位张老板的饭馆做出的这种特色菜式“水碗”,与当年告老还乡的“宰相”张廷玉家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可我知道让这位张老板自豪,伺候过乾隆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在晚年请求“退休”回桐城老家前,被喜怒无常又自以为是的皇上乾隆奚落玩弄于股掌之上,近80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不到40岁的乾隆面前斯文扫地地泣不成声,差点吓死的事实。张廷玉一生的故事,特别是其晚年的经历,最能说明一个中国士人的命运。士人就是读书人。古代读书就是为了科举,科举即为做官,在封建社会里做了官的士人称为士大夫。

  士,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特殊阶层。在当代国际史学界享有盛誉的余英时先生更是就“士”的概念及特征做了广泛而深入系统的研究,明确地把“士”的范围定义为所有“知识人”。他说:“知识人在古代中国叫做‘士’,而‘士’的出现则是和‘道’的观念分不开的,所以孔子说:‘士志于道。’”

  事实上,“士志于道”,主要是士人的自我期许。中国的历史发展走势已经不断地证明,士人所维护和标榜的“道统”,在皇权专制“政统”的步步进逼下一直在退却、沦落。而士人的地位日益卑贱,命运日益坎坷,最后连人格尊严也已丧失殆尽了。

  士大夫阶层在历史上的角色,不断地发生着蜕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即绅权(士权)与皇权的关系,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最大的趋势与特点就是士大夫的节节败退和政治地位的日益低下。

  以吴晗先生的观点,士大夫即官僚阶层的政治地位在历史上的变化,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先秦到唐代,第二个时期是从五代到宋朝,第三个时期是从元朝到明清。我们仅从君臣的礼节来说明这个问题,在宋以前,“三公坐而论道”(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大臣们和皇上谈话,都是坐着说的。贾谊和汉武帝交谈,不觉膝前之席。唐代的裴监甚至和高祖共坐御榻。可到了宋朝,士大夫们就开始矮一节了,从宋太祖开始,在皇帝面前大臣们都无坐处,只有皇帝一个人坐着,所有的大臣们无论你年龄多大都得站着,三公立而论道了。到了明清士大夫们更矮了一节,不但不许坐,连站着都不行了,得跪着奏事了,所以我们就看到七八十岁的老臣们齐刷刷地跪在十几岁甚至几岁的儿皇帝面前。当时的大官们,上朝时都会在衣服内缝一个特制的护膝,就是因为跪久了膝盖受不了。到了清代,更倒退为满朝大臣们在皇帝面前不但要跪,而且一个个都自称为“奴才”。由坐到站,再由站到跪,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君臣关系的变化,也说明了士权和绅权的不断衰落,皇权的节节提高。

  士人,或者叫中国的知识人,一个曾经拥有理想,试图主导民族精神,规划历史走向,设计社会模式的精英群体。他们的兴起与衰落,他们的觉醒与迷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总之,他们的命运,最终决定着整个国家民族的品格气质。而他们的喜怒哀乐,则是历代社会生活图景中最具典型性、最具代表意义的人生映像。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