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免费学校能让更多孩子上学
新京报:你2007年调到吴起当书记,高中免费教育随后推行。这在当时很少见。一些人认为这与你个人的风格和经历有关?
冯振东:1997年,我就是延长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然后到延川县、宝塔区、吴起县担任党政正职,这期间我一直都很重视教育。
我生在农村,我知道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学,可以节食缩衣、任劳任怨。
我在吴起提出,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更多的老百姓,而公共财政用在教育上普惠性更广。建设一个高档宾馆,穷人不可能来住;建设公办免费学校,更多的孩子就能来上学。
新京报:教育投入大、见效慢,很多地方领导宁愿搞开发区、建大楼。干一届就调走了,这个政绩可能就不是你的了。
冯振东:作为一个领导,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不是钱赚得越多,就越有价值,不是官做得越大,就越有价值。
如果办事为了让领导高兴,为了让上级提拔,就不会得到老百姓赞同。因此,掌握公共资源的领导,必须解决好为谁执政、怎样执好政的问题,真正做到在公共资源的使用上,让大多数老百姓受益。
新京报:吴起为什么把公共资源优先分配到教育,而不是别的方面,例如医疗?
冯振东:公共财政的蛋糕就那么大,这主要是如何分配的问题。不管你把公共资源分配到哪个地方,只要所做的事情普惠性更强,就可以优先考虑。
即使有人反对也不敢说,担心被百姓骂
新京报:因为吴起免费教育,国内有舆论开始批评那些比吴起更有钱的县。有没有担心冒出风头,而受到压力?
冯振东:陕北这边有句话,“我穿我的红绣鞋,管去他人怎么说”。只要对老百姓有利,我们想清楚了,就不怕别人说。
新京报:当年,这是一个重大决策。有经过专家评估或者人大审议吗?
冯振东:我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注重调研。先做调研,然后让职能部门拿出意见,交由常委会研究该怎么办,最终形成共识。常委会之前,我和县长会与人大、政协提前沟通。所有预算都是经过人大批准,由县政府执行。
新京报:常委会上有争论吗?常委会几次通过的?
冯振东:没有大的争论。一次就通过了。
新京报: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吗?
冯振东:我们认为,在教育上花再多的钱,都浪费不了,都是值得的。我想,即使有人想反对也不敢说。不是因为我书记的权力,而是担心老百姓骂。
把石油资源转移到人力资源
新京报:石油毕竟有限。有一天吴起的石油没了,免费教育还能不能执行下去?
冯振东:吴起石油维持50年没问题。再过30年,年龄大的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即使吴起没油开采了,年龄小的可以到其他地方创业。日本没有资源照样发展得很好。假如吴起人人有技能,人人成为企业家,完全可以走出“油主沉浮”的命运。
新京报:陕北的神木、府谷等地方,都是靠资源发家,目前都在搞免费医疗、免费教育。作为地方当政者,选择高福利,是否是平衡贫富差距或稳定社会的手段?
冯振东:教育和医疗与其他项目功能不同,这不是发救济款。教育的功能是让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提供一个发展的条件。优先发展教育,是把现在的石油资源转移到今后的人力资源上。
新京报:5000万元,对于你们县财政意味着什么?有压力吗?有多大的持续性?
冯振东: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人才,你要相信财富是不断增长的。现在我们靠石油,将来我们靠人才。有人才在这里搞发展,现在财政收入12个亿,也许以后是30个亿、50个亿。所以,5000万元是没有压力的。
民心会让“免费”延续下去
新京报:地方的很多政策往往随着领导变化而改变,有人担心你离开吴起后,这个政策还会不会持续下去。
冯振东:我搞的不是形象工程。如果99%的老百姓都支持(免费教育),让你当书记你敢做违背民心的事吗?老百姓不允许你改变,你就改变不了。
新京报:从情理上讲确实如此。不过,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其延续性?有没有从人大层面对其制度化?
冯振东:我们的政策出台,县委都有文件,是不会随便就能改变的。
新京报:你认为吴起免费教育在全国推广的可能性有多大?你们有哪些经验和心得?
冯振东:我们搞免费教育,是提供享受均等教育的机会,不因贫困输在起跑线上。
各地经济实力不同,能免费到什么程度也不同。但重要的是,必须有这个理念。推行这种理念,我认为要跟官员、执政者的绩效考核挂起钩来。在资源的配置上,特别是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上,要优先教育。
如果像北京、杭州这些地方,孩子出生之前三年就要考虑幼儿园在哪里上,“丁克族”吓得不敢生孩子,怎么能叫“以人为本”、“宜居城市”?
吴起县免费教育一年支出
吴起一年免费教育支出4546万元。
其中幼儿园到高中阶段3546万元。包括,高中1555万(4237名学生,人均3670元);职教中心(职中)169万(891名学生,人均1898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县财政承担1315万元(共15642名学生,初中和小学人均1110元和694元);幼儿园507万(5321名孩子,人均953元)。
此外,“人人技能工程”预算1000万。
核心提示
陕西神木的免费医疗曾引全国关注,距神木412公里的陕西吴起县,再一次触动国人神经:3年来,这个县一直推行“全民免费教育”,从幼儿园到45岁以下青年。
教育和医疗两大难题,在这里,被一纸通告“免费”二字化解。
吴起是如何做到教育免费的?这里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吴起全民免费教育能否被借鉴?
调查显示,这个曾经的贫困县,目前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有钱,而“全民免费教育”也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耗钱。
□本报记者杨万国 陕西吴起报道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