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建”小区内,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与商住楼房外观造型、色泽都一样。 |
贫富混居 特困户住进“富人区”
廉租房和经适房都不自成一体,全部采用“配建”方式融入到商住小区内
作为一座城市,居民贫富差距在所难免,但如何在新时期实施的保障性住房中,不让贫困户“单独一边”或“自成一体”,再成为“边缘化”人群?
为此,兰州市经过反复权衡,采取了在商住小区内“配建”廉租房和经适房模式,目的是让贫困户在邻居的积极影响下、帮助下,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五口人搬进60平方米新房
“现在的居家条件好哦,上下楼有电梯,出门买菜也方便。”6月24日,兰州市安宁区经适房小区内,86岁的回族老人马世杰坐在自家客厅沙发上,一个劲地讲着党和政府的好。
马世杰一家五口人。妻子没有工作;大女儿因曾患脑瘤,失去劳动力;二女儿刚出嫁;小女儿还在上学。全家人收入由两笔组成:马世杰的退休金加大女儿的低保金,合起来每月不足1250元。
马家是安宁区第一批享受到廉租房待遇的居民之一。在搬进新家之前,全家人挤住在一间12平方米的土坯房内,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隔块布帘安了两张床后,5个人转都转不开。
“新房子一个月才30多块钱的租金。”马世杰说,全家去年住进了这套廉租房,建面60多平方米,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阳台,一应俱全。因家里人口多,虽然还得在客厅安一张床,但比起以前已经相当满足了。
贫富混居防范边缘化
住进新房,令马世杰一家更加兴奋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区配套好,绿化好,有休闲、健身中心,附近有医院、学校,还有商品配送服务。其二,小区邻居除了50户与他家一样享受廉租房待遇的贫困户外,更多的是老师、警察和国企工人等。
“马家所在的小区是既有经济适用房,也有廉租房。”兰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主任孙建中透露,兰州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都不是“单独一边”或“自成一体”,而是全部采用了“配建”融入到周边商住小区内。或在一个小区内有几幢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或在一幢经济适用房内有几十套廉租房,楼房的外观造型与色泽都一模一样。
孙建中说,这种“混居”模式有许多好处,是经过反复权衡,刻意安排的,在全市各个区县几乎都被采纳。
其一,贫富搭配,可以不让保障性住房“边缘化”,利于形成拉、帮、带氛围,让贫困户在邻居的积极影响下、帮助下,走上发家致富之路。其二,在运行中也不会因为出现小区集体缴不起水、电、气、取暖费,而出现断停水、电、气等现象,有助于小区管理。其三,贫富杂居,不易让某一层次的人全部集聚在一起,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阶梯住房满足人有所居
兰州常住人口332.1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万人。2007年,住房保障制度开始起步,去年的保障标准是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或人均收入在400元以内的家庭,明年计划将范围扩至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
孙建中介绍,今年因大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项目还在建设中,政府上半年发放了1230.5万元,对暂时不能搬迁入住的家庭,实施了租赁补贴。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廉租房有1万多套,以后两三年将建成2万套以上。同时,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问题,2006年~2009年,全市统一建设了经济适用房310万平方米,今后计划每年建设150万平方米。
此外,兰州今年还启动建设了公租房、限价商品房,重点提供给新就业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及普通工薪阶层等“夹心层”市民。孙建中透露,公租房今年建了1000套,以后每年建1000套;限价商品房今年启动建设10万平方米,以后每年要建30万平方米。
记者 冉启虎 摄影报道
□西行漫谈·甘肃③
“三好”防止保障性住房“边缘化”
毫无疑问,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实施的一项重大民心工程,各地都在大力实施住房保障,以求最大限度的民生平等和社会和谐。
这是好事。但如何确保好事办好?如何防止保障性住房“边缘化”?
兰州看似不经意的手笔,实际上是政府深思熟虑后的最终决策。
先是选好址。即便因处在一个狭长的河谷而致住房建设用地难求,兰州依然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用房尽量建在了中心区。政府此举可谓用心良苦:确保保障性住房在物理空间上不偏远化、边缘化,让享受对象客观上真正融入城市大格局,避免他们被“边缘化”。
选址之后则是建好房。兰州的保障性住房,政府刻意淡化甚至消除与“保障”等有关的符号,而是在设计之初,即充分考虑到了实用性和舒适性相结合,并打造良好的小区环境。
再其后是服好务。让享受保障性住房的群众享受到类似于常规商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和服务,强化他们的“主人”和“业主”意识,真正实现以“安居”达成“乐业”的目的。杨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