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沈北新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07月21日06:05


  2010年,是沈北新区坚持科学发展,做优可持续发展空间,实现快速发展的收获年、爆发年。年初以来,沈北新区经济社会保持高速健康发展的强劲态势,捷报频传,经济指标高速增长,经济实力越来越强,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后劲越来越足,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新区竞争力越来越强,大力改善民生,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不断提升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沈北新区正满怀激情,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06年3月,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原新城子区与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组建沈北新区。同年10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沈北新区。沈北新区成立以来,一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四年来,沈北新区累计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00多个,已形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光电信息、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等四大主导产业和林果、花卉蔬菜五味子、水稻、现代化养殖等四大农业生产基地。

  2009年,沈北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亿元,是成立前2005年的2.7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是2005年的5.5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0亿元,是2005年的4.8倍;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是2005年的3.2倍。今年上半年,沈北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3亿元,同比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40亿元,同比增长10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6亿元,同比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23亿元,同比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43%;实际利用内资77亿元,同比增长84%。

  几年来,沈北新区规划建设了“八纵八横”的路网体系、“两纵一横”的轨道交通和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建立了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以及高水准的科技、教育和卫生服务体系。沈北新区相继获得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中国名优食品产业基地、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等多项殊荣。今年1月,沈北新区辉山农高区凭借高标准的建设、高速度的发展,在全国39个农业科技园区考核验收中荣获第一名,被科技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今年4月,沈北新区凭借改革创新助推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被确定为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示范区。同月,凭借高标准的规划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迅猛的发展速度,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吸引力城区。前不久,沈北新区又以高分通过国家生态区的考核验收,成为国家生态区。

  高标准编制可持续发展规划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科技支撑,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加强以新型产业为重点的经济建设,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产业体系;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新区;努力把沈北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这是沈北新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指导思想。

  在沈北新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该区提出以“三纵(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横(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能源一体化管理和固废一体化管理)”为线,以“社会事业六模块(硬件设施支撑、人口管理优化、科技创新体制建立、卫生网络建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保体系完善)和“生态水系及生态保护区建设为面,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破解制约因素,实施优先建设项目,完善保障措施,提升区域资源效率,实现沈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目标。

  重点建设领域推进可持续发展

  按照“在沈阳北部再造一座生态沈阳城”的战略部署,结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沈北新区着力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产业体系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新区。

  沈北新区把发展空间划分为“一城”“一区”。“一城”即蒲河新城,为重点开发和优化开发区域,规划四个产业园区,重点实行新型产业化,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一区”即新城子现代农业经济区,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规划四个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集中。

  现代农业依托“一园四基地”,培育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规划建设农业观光旅游带,用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现代农业逐步实现“七化”,即:农产品经营的市场化、农业资源投入的减量化、农业废物的资源化、农村生态环境的无害化、农业配套的系统化、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农地利用集约化,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链。

  新型工业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光电信息等为重点,打造生态产业链和产业网络,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工业体系。

  现代服务业依托新区第三产业现有基础和优势,以创意和商贸服务为重点,建成服务东北、辐射东北亚的新兴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充分发挥沈北新区的科教人才优势和新型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工业和产品设计、软件开发、艺术创作等产业,建成全国知名的创意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沈北新区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强力发展壮大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生态居住等产业,建成立足沈阳、辐射东北的商贸服务区。以“生态”为核心,大力发展文化与自然相结合、休闲与娱乐相结合的生态型旅游,重点建设“两带六区三镇”,建成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休闲基地。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惠民生

  沈北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让新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大交通战略,构建连接沈阳母城和沈阳经济区乃至东北地区各城市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成为东北亚地区大交通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和交通枢纽。

  加快推进市民服务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规划馆、市民广场、优质高中等公共建筑群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就业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初步构建社会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定期排查、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隐患动态监管机制,实现社会治安、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应急处置和户籍管理等一体化。

  锁定建设生态文明新区目标不放松

  “以节约利用资源、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把沈北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这是沈北新区为自己定下的又一目标。

  建设绿色沈北。规划建设“四横四纵四区”的绿化网络空间,“四横”为三环沿线绿带、沈北大道绿带、蒲河大道绿带、107省道绿带,“四纵”为101国道绿带、102国道绿带、203国道绿带和哈大客运专线绿带,“三区”为15平方公里的蒲河生态景观公园、道义北部地区50平方公里森林公园、东部50平方公里山地森林和50平方公里辽河滩地森林;全力建设“三河七湖”的生态景观水系,“三河”为蒲河、长河、辽河,“七湖”为春晓湖、夏花湖、秋月湖、冬雪湖、天乾湖、地坤湖、人杰湖。新区绿化覆盖率目标为45%、水面积率为10%。

  节约集约用地。向空间要土地,大力发展工业地产,彻底改变企业无论大小都“独门独院”的传统经营方式。向管理要土地,严把项目供地关和批后管理关,对于批而未用、批而少用的土地坚决清理和回收。向存量要土地,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大力实施村屯改造,有效盘活土地存量。

  实施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水资源一体化、固体废物资源化、无害化,做到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废物达标排放。

  本报记者 李海英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