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收入分配改革未露真容、劳动所得偏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个税逆调节,再加上“房奴”、“孩奴”……诸多窘境“抽掉”了让底层公众向上流动的梯子。
最近很多信息都给人一种“割裂感”。
先是《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称北京中产阶层有540万人,占40%;接着是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称2020年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将达7亿,再过10年中国人近半成为中产阶层。不过这个“画饼”刚成,《人民论坛》的报道就“当头一棒”——超过九成受访者认为底层公众有扩大趋势,高房价、就业难、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不但使底层群体向上流动越来越难,不少中产阶层一不留神就沦落为“新底层”。
乐观者有乐观的依据(年收入8万元就算“中产”),悲观者有悲观的理由(收入低、负担多、税负重、房价高),只是,这个7亿中产阶层的“画饼”虽然很大,却无法“充饥”。先不说年收入8万元的标准太低,单说这7亿的规模就需等10年之后,且要满足一个条件——10年之中,阶层向上流动的渠道畅通无阻,中产阶层跌落底层的可能降到最低。但在如今社会,既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又有免于跌落底层的保障近乎是一种奢谈。
先说向上流动的希望。现实摆在眼前,千呼万唤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至今未露真容,劳动所得偏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个税“逆调节”等困境的缓解步履蹒跚,再加上“房奴”、“车奴”、“卡奴”、“孩奴”等社会现象,让中产阶层“萎靡不振”。正如《人民论坛》的报道中所说,上述窘境“抽掉”了让底层公众向上流动的梯子。况且,作为中产阶层的两大“摇篮”,中小企业面临信贷歧视、频频倒闭的举步维艰之地,大学毕业生则面临就业难、“蚁居”、“房租攀升”等现实尴尬。“摇篮”“营养不良”,中产阶层自然也就“发育不良”。
再看免于跌落底层的保障。且不说什么特殊关照,起码需要有公平竞争的氛围和公平正义的环境,但频现的“权力排斥”现象阻碍了中产孕育过程,也就是社会学者张宛丽指出的利用权力“获取社会资源而独霸发展机会、独吞利益结果的社会排斥现象”。《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就揭示,处于社会中上层的领导干部等,“掌握一定的权力”、“在文化资源、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拥有方面处于优势”。
而权力在分配资源时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其结果,对个体而言,就是难以凭“个人能力”(即自己的文化、专业技术等资本)进入高报酬、高福利的就业岗位,造成发展机会不公;对于整体而言,就是阶层向上流动及发展的机会不畅,养家糊口已属不易,哪还有再教育、升职、创业等阶层“晋升”的机会和能力。无论是考试中“三模三电”加分、“足球”加分,还是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中的“拼爹游戏”,权力魅影无处不在。遇上金融危机、企业破产、单位辞退等变故,一些人甚至还会从中产阶层的梯队中滑入底层。
培育庞大的中产阶层、建立橄榄型社会是长久以来的社会理想,而10年之后有7亿中产恰好迎合了这种愿景,只可惜,尽管“画饼”很大,仍难以“充饥”。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