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海外博览

玛纳斯高墙掩体背后的“真容”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2010年07月28日08:49
  图为基地食堂里准备领取午餐的女兵。 孙长栋
  图为基地食堂里准备领取午餐的女兵。 孙长栋

  图为美军士兵排队登上前往阿富汗的飞机。 孙长栋
  图为美军士兵排队登上前往阿富汗的飞机。 孙长栋

  本报记者首次走进美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军事基地探访

  玛纳斯高墙掩体背后的“真容”

  本报驻比什凯克记者 孙长栋

  美国驻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军事基地,美国方面又把它称为“甘西”军事基地。围绕这个军事基地,几年来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如2005年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宣言要求美国制定关闭基地的时间表;2006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向美方要求提高基地租金、美军基地士兵无端打死吉国公民;2009年俄出谋划策欲再次关闭该基地,迫使美国不但大涨租金,还被迫将基地改名为物资中转中心。这些事件当时都成为各国舆论的报道重点。

  玛纳斯军事基地的“葫芦”里到底卖些什么“药”?7月23日,本报记者与近20名吉国当地记者一起,实地参观了美国驻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军事基地。

  安检竟然花了40多分钟

  提起军事基地,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围墙、铁丝网、戒备森严之类的词语。由于与普通民众的生活隔绝,军事基地更被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更是如此。记者尽管对此已有一定认识,但耳闻目睹之后还是长了很多见识。

  记者在提出参观申请时便感受到了美国军事基地的不寻常。以前记者在采访中曾经多次进出中亚各国的总统府、政府和议会等戒备森严的场所,但一般只要提交采访申请、报上报社名号、个人姓名和证件号就行了。可是这次除了上述程序外,美驻吉军事基地负责新闻的官员甚至还要求我报上父母的名字,这不禁让我感到意外。不过美国军方办事倒是雷厉风行,很快便通知我:审查通过,欢迎我前往参观。

  23日上午9时多我们早早来到美驻吉军事基地的大门口。基地位于机场旁边,在机场路的另一侧。铁丝网、石棉包裹的近一米厚的高墙掩体、荷枪实弹的美军士兵,这些元素立即向人们传达出明白无误的信息:这里是军事重地,不容随便靠近。身份确认、安检,经过40多分钟的严格检查程序,走过一段类似于迷宫一样的高墙掩体,记者们终于真正进入美军基地内部。但是安检中的一个细节却令记者们有些不解:所有人都要把随身携带的U盘交出来,任何人不准带U盘进入基地。

  指挥官不回避敏感话题

  进入基地后,第一个活动便是基地最高指挥官答记者问。记者们七嘴八舌,专挑敏感的话题提问,毫无顾忌。路透社的记者上来就问起美军基地目前的燃油供应情况。

  了解情况的人士都知道,这是近期关于美驻吉军事基地的一个很敏感的问题。4月政权更迭后吉政治反对派曝料:前总统巴基耶夫家族利用向美军基地供应燃料偷逃税款等方式获利达数千万美元!而美国军方虽然知道这一点,却一直视而不见。在这一丑闻被曝出后,美军基地的燃油供应问题近来一直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垄断吉国石油供应的俄罗斯则试图以此为契机,控制对美驻吉军事基地航空煤油的供应。俄罗斯不仅要获取巨额利润,还试图以此控制美军基地的运转。

  今年6月份刚刚到任的新任指挥官韦尔·索恩斯倒是很开放,有问必答。对于燃油供应问题,他表示,4月吉政权更迭后确实有一段时间燃料供应出现不足,但是现在燃料供应已经恢复正常。至于与谁签订供油合同,索恩斯则表示,这是由美国政府和美驻吉使馆负责谈判,他并不清楚。索恩斯以看似直率的回答巧妙地躲过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即使是与记者的见面会,美国军人也显现出出色的职业素养。当索恩斯表示将回答最后一个提问时,记者赶紧举手,提出了两个问题。索恩斯在认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看了看时间,认真地对记者表示,现在应该进行下一个活动了;对于记者的第二个问题,他已经记下,将在下午见面时再回答记者。果然,下午在送别时,索恩斯又特意找到记者,很正式地对我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虽然索恩斯的回答避重就轻,并未让记者抓到新闻点,但是索恩斯所表现出的按计划行事的军人素养还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单调世界里充满人情味

  从基地司令部出来,放眼望去,在黄土与沙石之上,一座座由土灰色帆布搭建的大型简易军营齐整地排列开来。不时有三三两两的身着迷彩或制式背心短裤的士兵来来往往。远处铁丝网外面绿树成荫,然而基地里则绿草都少见,满眼的单调。

  然而仔细观察,你却又能看到这个单调世界的丰富多彩。在基地入口的接待室、在基地司令部和医疗所里,记者注意到,到处都挂着充满人情味的照片:讨人喜欢的孩子、可爱的狗、美丽的风景,随处可见。在医疗所里记者还看到一张特殊的美国地图,在士兵家乡的位置,贴着士兵本人和家人的生活照。

  走出医疗所,记者看到了一座简易休闲吧:在木棍和铝板搭建的凉棚下,摆放着几排简易塑料桌椅。然而这里似乎是深受士兵们喜爱的场所:一个女兵正在这里通过电脑跟远方的朋友语音通话,旁边的一桌人则在小声地聊天。

  在参观中记者看到,在基地里健身设施、电影院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就在物资转运仓库的门口旁边,竟然还挂着一个简易的篮球架。临走的时候记者无意间还发现:基地中竟然还建有棒球场!

  基地的食堂无疑是给所有记者留下较深印象的一个地方。基地招待记者们的午餐就在食堂,伙食也是与士兵待遇完全相同的自助餐。

  记者进机舱体验了一回

  记者们基地之行的重头戏当然是参观美国军用飞机。几年前记者刚踏上吉尔吉斯斯坦国土,一排停靠在玛纳斯国际机场的黑黝黝的军用飞机便引起了记者的高度关注。这次终于有机会到近前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庞然大物了。

  据介绍,目前美驻吉军事基地执行的主要任务就是作为中转中心运送士兵和后勤保障物资,并向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军机提供空中加油。目前在基地内有850名士兵在执勤,但是每天运往阿富汗或从阿富汗运来的士兵平均达到1500人次以上。去年该基地投送士兵超过28万人次,运送物资1.4万余吨,完成近3.5千次空中加油飞行,对近1.5万架次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军机进行过空中加油。索恩斯透露,今年仅五月份一个月该基地就运送士兵达5.5万人次;目前对在阿富汗执勤军机进行空中加油的任务,有三分之一以上是由美驻吉玛纳斯基地完成的。

  目前在美驻吉玛纳斯基地执勤的军机主要有两种机型:C-17和KC-135。C-17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装备美军的新型运输机中的主流机型,体型庞大,长达53米,装备了波音-757的发动机,最大起飞载重达到7.75万吨,最大飞行重量更是可达26.5万吨,可以快速投送兵力、运载所有类型的军事物资。而造价达4千万美元的KC-135则是美军空中加油机的主力机型,从1956年开始进入美军服役至今,经不断改进,成为众所周知的美军著名机种之一。

  我们不仅被允许对美军军机进行近距离观看和拍照,还可以进入机舱、甚至是驾驶舱参观。路透社的记者告诉我,类似到美军基地采访的活动她已参加多次,但进入机舱内部参观这还是第一次。进入C-17机舱,我们立即对其体型的庞大有了深刻的感官认识。坐在驾驶舱的副驾驶席上,看着密密麻麻的各式按钮和仪表,摸了摸各种形状的操纵杆,记者也不知道都有何种功用,看不出个所以然。刚与微笑的飞行员合了个影,便被后面排队等待的记者轰出了驾驶舱。

  走出C-17机舱,见不少记者正在专注地向远处拍照。过去一看,原来是美军士兵正在登机。随行的美军基地新闻官告诉我们,158名美国士兵即将乘坐这架飞机前往阿富汗喀布尔执行任务。

  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小时前采访过的医务兵奥卡诺。他刚满19岁,也是今天经玛纳斯基地中转飞往阿富汗,他应该就是这架飞机上的乘客之一吧。这个瘦瘦的普通列兵脸上尚带些稚气。他表示:10年前他便梦想着去阿富汗游历,6年前他的父亲从阿富汗服役归来。他要为受伤的美国士兵和当地民众提供医疗帮助。

  载着奥康诺的C-17运输机腾空而去,记者在想象着奥康诺即将开始的阿富汗之旅:奥康诺能像当地人一样体验一个真实的阿富汗吗?也许他会一直呆在这样单调而舒适的营地里吧?阿富汗之旅是否能让奥康诺真正认识到,战争对他自己、对阿富汗人民意味着什么?

  (本报比什凯克7月26日专电)

  

(责任编辑:张春蕾)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