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网上邀约”成未成年人犯罪新动向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7月30日07:35
  近日,记者从首届全国少年审判论坛上获悉,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全国18个省份未成年犯管教所、女子监狱发放的800份调查问卷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总量目前仍持续增长。随着网络对社会影响的逐渐深入,“网上邀约”正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动向。

  2009年11月,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了一宗自命为“黑社会”的QQ群吸纳20余名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这些未成年人作案46起,利用网络发布指令,实施聚众斗殴、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活动。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会长操学诚介绍,这样的案例不是个别现象。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未成年犯都是由于沉迷网络和接触网络不良信息而走上犯罪道路。

  “在接受调查的未成年犯中,高达八成以上的受访者承认自身的犯罪行为与接触网络不良信息有关;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经常进网吧",接近九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沉迷网络"。在与网络有关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的人都有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联系的情况。”操学诚说,“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对网络依赖程度极高,沉迷网络暴力游戏,并最终将游戏情景带入现实生活,受游戏诱惑而实施犯罪。”

  据操学诚介绍,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检察院此前在审查一起青少年围殴事件时,就发现了一个名为“尊龙名社”的网络社团。“只要"堂主"发一个帖子,数十名手下就会带上家伙,迅速聚集,为了网络世界里的"帮派利益"和"哥们儿义气",打打杀杀。必须正视目前未成年人"网络结社"正呈扩散之势的事实。”操学诚说。

  操学诚表示,在受访的未成年犯中,相当一部分人平时表现很不错。但是,这些孩子普遍与父母、老师的关系不融洽,有多达四成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有尽到监护和抚养责任。很多孩子表示,自己通过网络聊天、交友,正是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想找个人“说说话,缓解压力”。

  操学诚呼吁,父母首先应当对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有足够的了解。其次,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间被大量挤占,父母、老师应当留出足够的时间与孩子交流,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监护作用,把握好对即将犯罪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的黄金时期。本报记者 骆沙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赵婷)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