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乡被业内戏称为“大蒜华尔街”,近千辆满载着大蒜的三轮车在等待交易。现在生姜也卷入涨价潮中。
“没见到姜,也没见到仓库,但我名下的姜可能这一辈子都吃不完了。”今年初,在上海打拼的高级白领张华(化名)拿着近300万元的资金跟着朋友投身到了炒姜的队伍,成为一名“资金炒家”。
半年多过去了,他手上的姜已经从买入时的每公斤4元涨到了每公斤9元,张华自言雄心不大,“到了3倍就抛”。而这些“盈利”都将依靠一纸买卖合同和一个炒家的圈子来实现。
“稳赚不赔” 买了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姜囤着 马克思说:“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对于2009年的大蒜炒家来说,100%的利润还是太少了。“我的一个朋友,去年拿了几百万元去炒蒜,几个月盈利将近10倍,拿了几千万出来。”这种疯狂的利润和赚钱的速度让张华怦然心动。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华学语言出身,从事过传媒、投资等多个行业,目前在上海有自己的公司。“我以前做的事情和农产品一点关系都没有。”张华说,其实现在除了大宗的蒜价和姜价之外,他对其他有关蔬菜的情况也一无所知。“纯粹是为了盈利,朋友赚钱的例子摆在面前,今年我就跟着一起做了。”
“老百姓买股票、买基金,为的是什么?赚钱呗!”张华没有把自己炒姜的事情告诉父母,他说老人家都70来岁了,要是跟他们说自己买了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姜放在仓库里,不知道老人会有多担心。而他在买姜前也仔细思考过这笔生意的“投资价值”,“真的想不出来有什么风险,是稳赚不赔。”
张华参与炒姜的模式很简单,去年炒蒜赚了钱的朋友是“带头大哥”,他在今年初又继续投资炒蒜和姜,张华和他沟通过后认为炒蒜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所以张华没有炒蒜,而是选择了炒姜。“带头大哥”用去年的利润投资了1000多万囤积了数千吨的姜,张华先是出资100万元从朋友手中接手了一部分姜,后来他继续看好,又增持了一部分。“我朋友建仓建得早,我从他手里拿姜的价格已经让他有了一部分利润。”
“高点出货” 越来越像一个小的私募基金 “目前很顺利,又有新的合伙人加入了,我们 越来越像一个小的私募基金。”张华参与的炒姜事业在另一位朋友后变得越来越红火,他从“带头大哥”手上接了一部分的货,后来的合伙人又以略低于当时市场价格的价位,从他和“带头大哥”的手上接了一部分的姜。“这样我们大家都有利可图。”
“带头大哥”去年盈利的故事在他的朋友圈里堪称是一个传奇,但这个模式看上去却非常简单。“低买高卖,赚钱走人。”张华说,大蒜的保质期短,保存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放在冷库里保存,这也使得炒蒜的周期不是很长。而像“带头大哥”这种千万级别的投资者在炒蒜的浪潮中只是一个小水花,“我们绝对是小炒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的大蒜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60%以上,“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大蒜年均产量70余万吨。如果按照新蒜上市时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收购,整个金乡县的大蒜价值约7亿多元,要是按照昨天金乡大蒜最新市场价格每公斤10-11元计算,这些大蒜的价值已经高达70余亿元。张华说,去年“带头大哥”就是以每公斤1元多的价格入市,然后在高点出货,获利巨大。而金乡大蒜只是占全国市场的一部分,与涌入炒蒜的资金总量相比,千万级别的炒家确实只是“毛毛雨”。
“一般的大炒家不会把货在自己的手上存太久。”大蒜一个炒价周期为3个月左右。在炒蒜的圈子里,真正的大炒家有的只赚20%或者30%就出手了,张华说不同的资金量决定了不同级别炒家的心态。像他们这样的小炒家中,有一部分人本来就是从事蔬菜进出口贸易或者自己拥有一定的销售渠道。这类炒家往往能做到利润最大化,张华说,这些人能一点点消化掉手上的蒜,“不管是出口也好,还是在自己的渠道消化掉,都可以直接实现盈利。”
“击鼓传花” 不用去市场,下家自己会找来 “击鼓传花?可以这么形容我们吧。”张华说自己算是纯粹的“资金炒家”,“带头大哥”有经验、有圈子,张华把资金交给他来打理。虽然张华投资了近300万元来炒姜,但他到现在也没有去过在东北的仓库,也没有看到过那近千吨属于他的姜,他有的只是一纸买卖合同。张华手上的姜成本价格是每公斤4元,这半年的时间里,他的姜已经涨到了每公斤9元,而他预计的出手价位是每公斤12元,“当时我们商量好,不出大的意外,到了3倍就抛出。”
“带头大哥”负责买入和卖出以及日常的管理,张华称,这些炒家之间有自己的圈子,不用到市场上去,自然会有下家或者有出口商找到来拿货。“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商品交易,合法地赚钱。”
所谓的 “击鼓传花”就是博弈,是炒家根据市场来判断商品的价格,“很有做期货的感觉。”张华认为蒜和姜都是老百姓日常会消费的商品,大宗的蒜姜交易距离日常生活很远,但最终的交易价格实际上还是由普通消费者来承担。炒家不断地转手,价格也就随之走高,但其实不管蒜和姜的价格是多少,对于批发商来说,他们只是在批发价格上加上一定的利润再批发给零售商,而零售商再加上零售的利润形成最终零售价格。“各个角色分工不一样,他们基本利润率是固定的。”就在昨天,上海市内的菜场里生姜的零售价格已经是每公斤15元左右了。
“蒜你狠”“姜你军”调查 千万级别只是小炒家 炒大蒜三个月赚10倍 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绿豆价格也离奇攀升,随后生姜也卷入这波涨价潮中,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姜你军”……调味品和杂粮杂豆等小品种农产品正在上演一个个新的资本传奇,网友则通过这些谐音词发泄着对农产品轮番暴涨的不满。五谷杂粮凶涨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暴利链,早报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低价收购上千吨甚至上万吨大蒜囤入冷库,囤积数月后在价高时出手,从中牟取暴利,蒜商因今年蒜价暴涨至历史最高水平而获巨利,民间资本的炒作使大蒜价格一路飙升,早报记者通过一名专家炒家得知:千万级别的投资者在炒蒜的浪潮中只是一个小水花,“绝对是小炒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