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对转型时期开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0年08月04日10:29
  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新路径,倒逼我省各开发区尽快转型升级、转型创新、跨越发展

  开发区建设只有融入城市化进程,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们和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可以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朔州经济开发区正在以静脉产业园为载体,争做低碳转型城市的实践者和建设者

  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全省干部会议及在各地调研时反复强调:“要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这不仅是对全省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提出的整体设想,更是对全省开发区下一步发展提出的方向性要求,是把开发区放到省委、省政府发展新兴产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全局中提出的新要求。山西省各省级以上开发区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体实力明显增强、配套功能日趋完善,有效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示范效应。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开发区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新的路径,“逼迫”着全省开发区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迅速开始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本文拟结合我们近年来在开发区一线的工作实践,联系多年从事政策理论研究的感悟,就山西省开发区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开发区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从宏观来看 当前世界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总体来看,国内外主要经济指标表明经济正在平稳回升,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基础还不十分稳固。再工业化和低碳经济既给我省发展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技术和人才带来了机遇,但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要充分利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范围的经济格局和产业布局大洗牌,抢抓机遇、抢得先机、抢占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努力整合优势资源为开发区发展创造条件,形成新的竞合态势。世情、国情、省情的悄然巨变,都对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形成“倒逼机制”,开发区转型创新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山西省开发区从创立到现在,大多已走过近二十年的历程,可以说目前进入了后开发区时代。所谓“后开发区时代”,并不是说开发区要消亡,而是进入了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大园区”时代。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为开发区创造实验环境的温室效应不再有延续的必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开发区的功能呈现出单一工业化的经济功能区向多功能城区发展的趋势,凸显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以园区形式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眼下,真正意义上的“大园区”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首先,金融危机加速了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进程,与国际分工产业链相对应的开发区可取价值链,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趋向开发区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其次,开发区建设只有融入城市化进程,逐步摆脱单一生产功能的局限,增强自我持续发展能力,才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随着开发区经济实力的壮大,开发区作为城市地区空间发展中的增长极,将先进的优势向中心城市内部传递,资金、市场、技术、科研成果等方面联系日益密切,互动的作用与影响功能日益突出,同时不断容纳新产生的城市功能,使开发区不再仅仅是新兴的工业园区,而逐渐发育成一定规模的新城区。

  按照新城区的理念,开发区要有一定的商业、教育设施、高品位的生活和娱乐设施、高质量的居住小区,要有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使园区不仅宜创业、宜生产,要引入“人文”观念,打造开发区文化,形成一种“场”,就是要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氛围和科学知识氛围,这可以说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软实力、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以形成招才引智、以才聚才的局面。开发区的终极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最适宜创业和最适宜居住的新城区,这是发展战略上的一个大调整。

  随着开发区逐步走向城市化,出现了管理体制向新型行政区体制转型的趋势。其管理体制呈现出从派出机构代行职能的准政府向一级行政区的新型政府体制转型的趋势。诚然,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转变不是新体制向旧体制的简单复归,而是体制并轨基础上的创新。其机构设置管理模式,应当在开发区体制创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改革,充分体现“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为园区软环境建设形成新的优势提供可靠保障。

  (二)从微观来看 重新审视开发区中已经集聚的要素、存量及其发展潜力,寻求今后持续发展需要补充和培育的新元素,以推动开发区产生新的质变。

  在经历了大规模开发和高速度发展之后,大多数开发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业及基础设施,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矛盾,如吸引外资与引进技术不均衡,迫切需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不均衡,迫切需要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均衡,迫切需要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均衡,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优惠政策淡化、政策趋同,迫切需要增创开发区体制创新优势。而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外部环境推动下,开发区以内生价值的驱动为主要特征,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变为土地价值的持续再生;实现柔性规划与弹性开发的融合,满足产业不断升级与土地功能的不断转换;实现服务环境与发展环境的融合,满足人才生活、工作与休闲的三融合;实现管理机制的市场化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对接,满足企业发展的精细化需求与服务质量的持续升级需求。

  二、开发区发展中应妥善处理好的一些关系

  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事物,一直是在矛盾中发展、在磨合中成长、在冲突中壮大的。当前应当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或者说应协调好这些矛盾。

  (一)改革创新与依法依规办事的关系 过去国家对开发区有一些特殊政策,开发区可以突破常规,特区特管,特事特办。随着政策优势的弱化、法制进程的推进,开发区必须在依法和依规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如开发区工作人员身份不明确,却在实行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行为;没有地方人大审查,却在实行独立的财政预决算管理;不是一级行政区划,却在对辖区内的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二)招商引资与用地政策的关系 一方面是大力度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却是土地政策趋紧。有的是无地可占,有的是有地难占,土地指标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瓶颈”,这在开发区表现尤为突出。

  (三)办区宗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开发区设立之初的办区方针为“三为主一致力”,主要是发展工业项目,但当时由于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不强,致使许多开发区“四至”范围与城区、市区融为一体,原有工业项目面临搬迁,新上工业项目受到城市规划和用地空间的限制,尤其是环境评价的制约十分突出。

  (四)部分征地与整体规划的关系 年度用地计划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前提的,但开发区不可能一次性把土地全部征用,由于分块征地,随项目审批,就不可能严格按产业园区规划征地开发,造成规划与现实的脱节,且由于征地时间不同,国家土地补偿标准的不断调整,经常出现同地不同价,引发矛盾,影响建设,也造成不稳定因素。

  (五)年度考核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对开发区的考核应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有些统计指标受客观因素影响,具有偶然性,不能客观反映开发区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与转型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导向的不合理会使开发区去搞一些追求短期行为或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不利于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六)失地农民安置与创造就业岗位的关系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样也是项目的载体。农民一旦因项目征地而失去土地,其就业安置就是突出问题。尽管开发区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社会保障措施,但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入区项目就业岗位与失地农民本身具备的素质不匹配等原因,失地农民就业难的矛盾比较尖锐,也造成了不稳定的因素。

  (七)经济发展与社会事务的关系 招商引资上项目、发展实体经济是开发区的主业,也是设立开发区的初衷,而现在开发区承担着许多诸如教育、卫生、文化、社区管理等繁重的社会事务,这样使开发区抓经济发展的精力和资金被分割,增大了行政成本,偏离了设立开发区的基本宗旨。

  (八)开发区与所在市及城区的关系 受现行财税体制的影响,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投入等方面与市县区难以统筹规划,如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等,造成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和浪费,造成了项目布局的散而乱,难以做到资源共享和项目用地集约。

  三、对开发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考

  (一)以强化理念为先导,找准开发区超常发展的定位 一是进一步提升抓住机遇的理念。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发了各地抢占市场的高潮。目前,争订单、抢市场、扩份额已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省和市也在推动转型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二是要增强主动引领的理念。长期以来,招商引资都是以承接发达经济体的产业梯度转移为主,是一种被动跟随的发展模式。危机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和发展的阶段,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们和发达地区基本上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完全可以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三是要增强绿色发展理念。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兴起,引发低碳技术革命,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亮点,并且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如果我们不能适应这一发展潮流,就难以把握全球经济技术发展新趋势,就难以提高竞争实力。要在加强学习研究、全面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积极行动,及早谋划,以“低碳”化为目标,主动开展国际低碳技术合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既注重环境和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又提高产业层次,创造绿色经济的新优势。

  就朔州经济开发区而言,正在以静脉产业园为载体,争做低碳转型城市的实践者和建设者。“静脉产业”的概念提出始于日本,它是相对于“动脉产业”而言的,就像人体通过静脉回收陈旧血液并再造新鲜血液一样,将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其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把当今世界发展所遇到的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有机地协调起来,“变废为宝”,“吃干榨尽”,通过垃圾的再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最终使资源退居后备供应源的地位,使人类生态系统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在资源大省的山西,特别是在“动脉产业”为主的朔州市,煤电产业占GDP的份额高达70%,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是主要的“静脉”内容。这些工业垃圾的环保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是当地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其中最大的资源化需求就是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只有把这个“静脉”搞好了,才有可能把当地的“动脉产业”搞得更好,动脉与静脉的“两脉相承”和“以静促动”,是朔州发展静脉产业的创新模式,能为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光明前景。

  (二)以特色产业为载体,明确跨越发展的方向 要全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完善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在现有主导产业基础上,顺势引导积极培育新型战略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引进项目的产业导向、用地需求、土地价格、环保要求等制定规则,提高准入门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三)以低碳经济为核心,加快开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开发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是在坚持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大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着力发展金融、文化、物流、旅游、会展等低能耗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则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事实上,开发区产业升级调整的过程,也就是能源结构调整转换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代表着“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求。

  (四)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转变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通过发展低碳经济,集约利用土地,积极发展楼宇经济和工业地产,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市民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开发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文明水平。

  (五)以建设和谐园区为目标,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解决好辖区居民居住、就医、子女就学、交通出行、路灯照明、绿化、美化等基本生活条件,加快园区公共广场、生活服务设施、商业网点建设;加强人才交流与劳动保障工作,畅通就业和培训渠道,努力扩大就业,发挥劳动仲裁、监察作用,认真处理好各类劳资纠纷;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和群体性事件处理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创建“平安和谐园区”。

  (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园区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科学制定“以区带园”的空间和产业规划,加快推进“以区带园”;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研成果向实体经济转化,打造创新型园区;积极开源节流,多方筹集资金,落实财政体制调整方案,提高融资理财水平。

  (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全面推进“学习与服务”活动。继续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科学精细的制度管理人,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真正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制度和重要工作督查考核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谐友善、充满阳光的人际关系,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良好心态。

  朔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吴会明

  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梁敬华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